合成纤维工业

CHINA SYNTEHTIC FIBER INDUSTRY


生产双革

  • 焦磷酸钠涂壁及环己烷氧化生产工艺的改进

    <正> 环己酮是生产己内酰胺的中间体。采用环己烷液相空气氧化可以得到环己酮和环己醇,环己醇再经脱氢反应生成环己酮。这种工艺路线的优点是原料易得,流程简单。但是该工艺的最大缺点是转化率低,在氧化中还伴随许多副反应,特别是一些酸性物与钴催化剂反应生成渣,使氧

    1978年01期 1-4+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科研为生产服务

  • 国产丙纶老化原因的研究 (Ⅰ)助剂流失和耐老化性能

    对助剂的热稳定性和聚丙烯纤维中助剂残存量分析表明:热加工温度高于250℃时,助剂均有部份流失,而高于300℃纺丝,助剂的流失是不能忽略的。染整模拟试验表明:现行的染整工艺中,也有40—50%以上的助剂流失。为提高耐老化性能和降低成本,进一步降低纺丝温度和提出更合理的染整工艺是必要的。

    1978年01期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综述

  • 国内聚酯引进装置工艺特点与经济指标比较

    张述忠;

    <正> 一、前言聚酯纤维的世界产量从1972年跃居为第一位后,一直以领先地位高速度地发展着。1974年产量达327.3万吨,占世界合纤产量44%,比1973年增长2.8%。1975年在其它品种纤维产量普遍下降情况下,唯有聚酯纤维仍达到了339.1万吨的年产量,使其比例又上升到46%。聚酯纤维原料对苯二甲酸(TPA)和对苯二甲酸

    1978年01期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分析测试

  • 涤纶树脂分子量凝胶色谱测定

    杨始坤;

    <正> 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对于了解聚合反应的内在规律,掌握加工成型工艺,合成性能较好的高聚物和加工出质量较好的制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缩合反应的反应级数问题一样,至今,对于缩合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问题,未有一致的结论。一种意见是:随反应程度增加,分子量分布变宽,若二元

    1978年01期 6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综合利用

  • 锦纶6废丝解聚生产己内酰胺

    <正> 一、前言为了将锦纶-6生产中产生的废丝、废料,通过解聚重新制得单体,做到物尽其用,扩大原料来源,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结合我厂具体条件,一九七五年进行了锦纶-6废丝碱解聚工艺的小试。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在小试基础上又进行了150吨/年规模的中试。现在中试已基本上结束,转入正常生产。目前

    1978年01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讲座

  • 熔体纺丝工艺的物理基础 Ⅰ.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质

    古大治;吴大诚;

    大品种熔纺合成纤维的研究包括其各工序的工艺、设备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等几个方面。本文只涉及熔体纺丝工序,着重叙述了熔纺工艺直接有关的理论问题, 即:(1) 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质,(2) 毛细管、螺杆挤出机和齿轮泵中的流体力学分析,(3) 熔体纺丝动力学与传热,(4) 熔纺过程中纤维结构的形成。

    1978年01期 8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国内通讯

  • 国产丙棉混纺布试穿情况报导

    <正> 为了考核检验丙纶纤维的实用价值,一九七五年石化部指定北京、上海两个生产地区用国产丙棉混纺色布与进口原料的丙棉混纺色布和纯棉布拼制服装,进行对比试穿,分发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区组织试穿工作,穿着对象以农民为主,其次是装卸搬运工、邮递员。各地试穿情况如下:

    1978年01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国外消息

  • 由丙烯腈和间戊二烯共聚物制备纤维

    <正> 以丙烯腈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改性的聚丙烯腈纤维,可使聚丙烯腈纤维的使用性能大大改进。用比较便宜的异戊二烯的二烯同分异构体间戊二烯替换异戊二烯,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经济上也合理。间戊二烯是一种比丙烯睛更活泼的单体。在二甲基

    1978年01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对丙纶短纤维生产的一些体会

    <正> 我厂自七三年开始丙纶短纤维的试纺和试生产。在会战中,配合一些兄弟单位,为改进丙纶纤维的质量,摸索纺丝工艺,进行过一系列试验,本文着重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一、纺丝设备目前,丙纶纺丝是借用涤纶的熔融纺丝设备,工艺流程也与涤纶基本一样,以我厂为例设备如下

    1978年01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甲苯氧化歧化生产涤纶树脂

    采用苯甲酸一步酸析加压水洗工艺,解决了内循环回收钾盐的关键,打通了甲苯氧化歧化工艺全流程。原料消耗、成本、产品质量等主要指标与同等规模苯酐法相当。在当前苯酐资源紧张情况下,本工艺对于发展化纤工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978年0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电渗析法回收二甲苯氧化母液中醋酸钴(锰)扩大试验

    <正> 应用电渗析技术回收混合二甲苯高温氧化母液中的醋酸钴和醋酸锰,我们已于七五年在200×200装置上做了小试验。小试验的结果表明:电渗析回收醋酸钴和醋酸锰,在工艺上是切实可行的。它较之其它回收方法,如离子交换法和碳酸盐沉淀法,具有工艺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回收成本低,不消耗酸碱,不产生新的污染

    1978年01期 26-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中空纤维膜分离装置的研制及分离混合气体的初步试验

    <正> 中空纤维膜分离装置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薄膜分离装置,国外已成功地用于海水淡化,苦成水淡化,混合气体分离等方面。在气体分离上,据报导已中间试验的有天然气巾氦的分离、潜水呼吸气中氦的回收。已工业化的、有炼油厂尾气中一氧化碳和氢的分离,合成气中甲烷和氢的分离,其规模已达到

    1978年01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涤纶切片干燥过程及机理的探讨

    夏诚意;

    本文从有关论证出发,首先讨论了水份与涤纶切片的结合状态,系切片中羰基与水份呈氢键结合,此一结论可用以解释各种醇酸树脂的吸水性。在分析水份在涤纶切片干燥过程的动态特性中,首次用计算及实测数据证实了结晶过程对切片干燥速率的重大影响,并探讨了其对干燥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另一方面,提出用微波结晶的方案来大大提高切片的结晶及干燥速率以缩短操作时间,并能大幅度地提高过程的热效率。

    1978年01期 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 环己烷氧化产物中X油主要组份分析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环己烷氧化产物组成的研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环己烷氧化液中蒸出醇、酮后残存釜内的油状物——X油组成研究的报导见到的不多。一九七六年,为配合岳阳化工总厂锦纶厂改进生产工艺,开展了X油的分析。试验中,我们将X油在气相色谱上进行了

    1978年01期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固定床气相法吸附分离炼焦付产二甲苯

    <正> 为了开辟煤焦油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昆明工学院化工系用"固定床气相法吸附分离炼焦付产二甲苯"的工艺路线,建立了年处理混合二甲苯17—20吨的中试装置。通过两年多的试验,对焦油二甲苯的吸附分离工艺条件、KBαY型分子筛活性及选择性、分子筛寿命等方面进行了考查。77年设备连续运转了一个月,产品质量稳定,在现有分子筛性能及提纯剂纯

    1978年01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KBaY型分子筛的塔内再生

    <正> 碳八芳烃的吸附分离是在KBαY型分子筛上进行的。吸附分离长期开车后,分子筛的活性会逐渐降低,表现在吸附分离开车时,对二甲苯纯度降低,收率低以及间二甲苯中对二甲苯含量增加等。目前国内一般是采用固体催化剂的热风再生方法对KBαY分子筛进行再生的,但这种方

    1978年01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高岭土合成分子筛

    <正>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分子筛是用氢氧化铝、氢氧化钠和水玻璃等化工原料合成的,尚存在工艺较复杂、成本高、化工原料短缺等问题,阻碍了应用范围的扩大。为了克服分子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点,贵州省化工研究所进行了用高岭土一步法制分子筛的试验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

    1978年01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结晶法钾内循环制取纤维级高纯度对苯二甲酸及直接酯化500吨/年涤纶装置试车成功

    <正> 徐州化工厂在杭州大学和上海合纤所的协助下,以苯酐作原料,采用"结晶法钾内循环直接酯化"的新工艺,在小试、中试的基础上,于76年8月建成500吨/年的装置。自77年2月份试车以来又着重攻克了新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关,目前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涤纶树脂,同时纺出基本

    1978年01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涤纶切片风选筛粒机的改进

    <正> 一九七六年,杨州化纤厂研究成功风选筛粒机,投产以来运转良好,使用效果显著,特别是解决了筛料工人的扒、筛、拣、扛的重体力劳动,基本上达到投料送料自动化,可以将筛选后的涤纶切片,送到远距离的干燥机进料口或储存罐,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筛选质量。

    1978年01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FD+MD)组合干燥

    <正> 涤纶切片的干燥过程伴随着结晶度及粘度的变化,它直接关系着纺丝质量的好坏,因涤纶纺丝不但要求干燥切片具有较低的含水率及一定结晶度和粘度,而且要求干切片含水率、结晶度和粘度等指标均匀,·这样才有利于纺丝工艺条件控制,使聚醋在纺丝过程中降解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保证纤维的质量

    1978年01期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1200孔纺丝在涤纶短纤维生产上收到可喜效果

    <正> 旅大市合成纤维研究所去年9月份在试验基础上,把1200孔纺丝应用在涤纶的生产上,收到了可喜的效果。1200孔纺丝在涤纶短纤维生产上的实施,为我国合成纤维生产提高设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新建扩建厂减少基本建设投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生产经验。 1200孔纺丝比该所原用600孔纺丝

    1978年01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纺丝卷绕工序断丝报警器

    <正> 涤纶短纤维生产在多孔、多位、高速的纺丝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断头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处理,不仅会产生大量废丝,而且会造成机械事故。长期以来,断头现象是纺丝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上海第十化纤厂经过多次改革试验,成功地安装了断丝报警装置,解决了这一

    1978年01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国产涤油三号油剂初步试验成功

    <正> 一九七六年天津化学纤维试验厂在北京化工研究所、北京化工三厂协作下进行了一系列涤纶油剂筛选试验,最后以涤油三号配方较为理想。通过在生产上三个多月连续使用性能较好,未发现异常现象。涤油三号配方: 油酸聚乙二醇醋40% 磷酸醋胺盐20%

    1978年01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MXD—6强力棕丝试验成功

    <正> 聚己二酰混合苯撑二甲基胺(通称MXD-6),是由起始原料混合二甲苯经氨氧化成苯二甲腈再加氢成混合苯二甲胺,继而与已二酸合成盐,然后聚合得这种芳香族聚酰胺。具缩聚反应机理如下:■MXD一6原料来源广阔,尤其它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延伸和优良的抗平点性能,很适宜于作高强帘子线

    1978年01期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 简易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聚醋酸乙烯聚合度分布

    <正> 关于GPC法测聚醋酸乙烯(PVAC)的聚合度分布,国外有所报导,国内一些单位,如福建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近年也进行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成果。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组为配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二厂聚乙烯醇(PVA)装置的生产控制,也进行了这项工作。他们与其他单位的主要不同点是:

    1978年01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卫生材料用无纺布试制成功

    <正> 无纺布的发展在国外已有五十年的厉史,近年来无纺布的研究和生产发展很快,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分"用完即弃"制品和"耐久性"制品两大类。卫生材料用无纺布属于 "用完即弃"类型之内,如用它制造外科用手术衣、床单、罩布、帽子、药布、绷一

    1978年01期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 乙二醇解聚法回收废树脂和废丝

    <正> 聚酯废料回收后多用来重新制造聚酯。其回收方法有如下几种:(1)水解法;(2)酸解法;(3)碱皂化法;(4)甲醇法;(5)乙二醇解聚法。水解法需要高温高压,酸解法对设备有腐蚀,在国内均没有使用。碱解法在我国很多单位采用,但乙二醇不易回收,且工艺过程长并消耗大量的碱和酸

    1978年01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苯甲酸甲酯碱解法制苯甲酸

    <正> 苯甲酸甲酯(简称B酯)是大型聚酯生产装置中的付产物。为了消除污染,国外对B酯的处理大多采取焚烧方法。旅大合成纤维研究所为了更好地综合利用资源,开展了对B酯回收利用的研究。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纯净B酯可做溶剂、定香剂、苯甲酸钠防腐剂、苯甲酸

    1978年01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南化公司己内酰胺生产在前进

    <正>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磷肥厂锦纶车间,在已内酰胺生产中大抓生产管理,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生产进一步稳定。同时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如对一步法羟胺制造工艺作了改进,利用现有设备生产亚硫酸氢铵,使羟胺二磺酸盐的生产明显好转,含量稳定在

    1978年01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增加第二脱单体塔提高睛纶质量

    <正>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3000吨腈纶装置1974年正式投产以来,设计采用一个单体脱除塔来脱除粘胶中的残余单体。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逐渐感到采用一个除单体塔就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了。粘胶中的残余单体上升至0.32—0.53%,使毛丝和硬头丝等明显增加,影响成品的质量,而且丙烯腈单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为了改变这

    1978年01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淮南人民袜厂用光亚硝化法试生产己内酰胺

    <正>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安徽省淮南人民袜厂新建的己内酰胺车间,采用光亚硝化法工艺路线生产己内酰胺,于77年7月一次试车成功。为安徽省化学纤维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光亚硝化法是一种新的工艺路线,具有流程短、收率高等优点。该厂试生产的

    1978年01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环己醇二次蒸馏残液作矿物浮选剂

    <正> 锦西化工厂环己酮车间每生产一吨环已酮要产生0.05—0.07吨的环己醇二次蒸馏残液,按设计量每年产生该残液300吨。该残液成份极复杂:含有环己醇10%—15%,苯酚约5%,还有环义酮和缩酮等几十种组份。如若从中提取某一组份,工艺条件苛刻、经济上不合理。自开车以来该残液一直没有得到利用

    1978年01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已内酰胺的进展

    <正> 岳阳化工总厂研究院羟胺合成组在研究用NO_3~-催化加氢制造羟胺的新工艺中,已顺利地突破试验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所得的结果达到了国外专利报导的水平。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扩大试验,为该工艺早日实现工业生产提供必要设计数据,此项新工艺研究成功,对我国己内酞胺的生产,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1978年01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西德巴马格公司生产聚丙烯短纤维长丝的挤压装置

    <正> Barmag公司介绍了其建在Remscheid-Lennep生产聚丙烯短纤维的装置(FE—1型),这是一套从切片的纺前着色、挤压纺丝、卷曲、切断连续生产的装置(这种设备不宜生产大批量纤维和扁丝)。短纤维单丝纤度范围5—100分特,但主要用来生产单丝纤度为15分特的短纤维

    1978年01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蒙埃公司的聚丙烯高效催化剂

    <正> 聚丙烯高效催化剂的发展对降低新装置的投资,简化聚合工艺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蒙特埃迪逊(蒙埃)/三井,苏尔维,三菱化成等公司的催化剂改进,由于取消了去除催化剂的步骤而降低投资。蒙埃报导,由于不需要洗涤聚合物和循环化学试剂(如醇)而简化了装置设计,而

    1978年01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西德赫克斯特公司关闭聚酯纤维工厂

    <正> 由于欧洲合成纤维市场的恢复步调慢,进而工厂倒闭。最近,赫克斯特公司的子公司策纶多夫纺丝工厂的8000吨/年的聚酯纤维装置已经停止运转。该公司在过去二年间损失了2000万美元,今年予计会有更大的损失。赫克斯特公司一年前停止了尼龙地毯纤维的生产,拜耳公司

    1978年01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聚酯纤维前景乐观

    <正> ICI纤维公司予计1980年聚酯纤维将占世界纤维市场的20%。80年代中期,合成纤维(聚酯、尼龙、丙烯腈纤维)将占世界市场的45%,和棉花相等,其余是粘胶、羊毛等。华盛顿世界银行予料1985年世界聚脂纤维将达1千万吨,占合成纤维46%,十年以后将占66%。在发展中国家

    1978年01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印度的第二套DMT装置

    <正> 印度第二套对苯二甲酚二甲酯(DMT)装置,能力为45000吨/年,由Krupp—Koppers公司在Dynamit Nobel公司的合作下进行设计,采用Witten法。作为Bongaigaon石油化学公司的一部分,建于阿萨姆。印度的第一套装置建于巴罗达的印度石油化学公司,投产于1971年。

    1978年01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最近世界各国合成纤维厂计划建设情况

    <正> 从各工程公司每年承包的各国合成纤维装置角度看,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建设的装置及生产能力在逐步增加和扩大,但增加数比去年还是减少了一些。目前非洲(南非除外)也开始建设了第一套较大的生产装置。纤维品种仍以聚酯纤维(短纤维和长

    1978年01期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东欧各国的化学纤维产量

    <正> 东欧各国化学纤维的生产动向与西方国家大体相似。近年来东欧各国的纤维素纤维产量处于停滞状况,而合成纤维的产量却在增长。 1975年化学纤维的总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5%,其中纤维素纤维增长了21%,而合成纤维增长了1.4倍,见表1。苏联、东德、波兰、罗马尼亚、捷克等国合成纤维产量

    1978年01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