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工业

CHINA SYNTEHTIC FIBER INDUSTRY


研究与开发

  • 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马雷;郑雪枫;李常清;童元建;徐樑华;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聚丙烯腈(CNTs/PAN)聚合液,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CNTs/PAN复合纤维,分析了复合纤维流变性能、热性能及截面形貌。结果表明:CNTs的加入使得聚合物溶液出现了假凝胶化,粘度和弹性均有所上升,纺丝时溶液细流的表层遇水迅速凝固成致密的皮层,影响了纤维芯部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的双扩散作用,凝固丝出现了很明显的皮芯结构,CNTs的加入还使得纤维预氧化放热过程得到了缓和。

    2008年05期 No.18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酚酞基聚醚砜溶液的流变性研究

    朱思君;朱利民;王庆瑞;

    采用锥板式流变仪研究了酚酞基聚醚砜/二甲基乙酰胺(PES-C/DMAc)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8%~28%时,PES-C/DMAc溶液属于切力变稀流体,随着PES-C浓度的增加,非牛顿指数降低,零切粘度上升;溶液温度为20~100℃时,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PES-C/DMAc溶液非牛顿指数上升,零切粘度降低。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溶液的可纺性。根据Arrhenius方程,溶液质量分数为18%~28%,PES-C/DMAc溶液的粘流活化能随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但变化不大。

    2008年05期 No.181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低湿条件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性能的研究

    王晓莉;阮维新;王秀莉;原思国;

    以超高交联聚丙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P-ST-DVB)纤维为母体,分别经磺化、氯甲基化和胺化反应制得强酸或强碱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在低湿条件下对酸碱有害气体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强酸离子交换纤维(交换容量为2.92 mmol/g)对NH_3气体的穿透吸附量约为40.95 mg/g,高于Fiban K-1磺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的穿透吸附量;强碱离子交换纤维对SO_2气体的穿透吸附量约为77.50 mg/g,是Fiban A-1强碱离子交换纤维的1.55倍,自制的强酸、强碱离子交换纤维可多次再生使用。

    2008年05期 No.18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三苯基锡壳聚糖羧酸酯的表征与杀螺活性研究

    袁意;刘又年;曹佐英;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Na)为接枝骨架、三苯基氯化锡(Ph_3SnCl)为接枝单体,用80%的甲醇水溶液作溶剂在20℃反应2 d,合成了三苯基锡壳聚糖羧酸酯(CMC-SnPh_3),借助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CMC-SnPh_3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杀钉螺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分析的谱图数据与CMC-SnPh_3的结构相符,证明CMC-SnPh_3接枝共聚物的生成;CMC-SnPh_3的浓度大于10 mg/L时,能抑制钉螺七爬,CMC-SnPh_3的浓度大于1 mg/L,室温浸泡3 d后,钉螺的死亡率达100%,该接枝共聚物具有高效杀钉螺活性。

    2008年05期 No.18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丙烯无纺布接枝改性研究

    董缘;兰新哲;

    采用Co射线辐射后的聚丙烯(PP)无纺布为原料,通过接枝改性制备PP接枝共聚物。研究了接枝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丙烯酸为接枝单体,其质量分数为30%,交联剂质量分数5%,阻聚剂用量0.30 g,接枝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 h,PP无纺布的接枝改性效果显著,接枝率达84.95%。

    2008年05期 No.18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热处理对轮胎帘子线用Lyocell纤维性能的影响

    魏孟媛;杨革生;田耀鑫;邵惠丽;

    在自制的热处理装置上对尚未干燥过的Lyocell初生纤维进行热处理,探讨了张力和热处理温度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提高Lyocell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预张力为0.75 cN/dtex、热处理张力为0.60 cN/dtex、热处理温度为130℃,热处理时间为11 s时,热处理效果较好,Lyocell纤维断裂强度达5.8 cN/dtex、初始模量达86.9 cN/dtex、干热收缩率小于1.1%,经热处理后的Lyocell纤维符合轮胎帘子线性能要求。

    2008年05期 No.18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聚酯酯化反应通氮气工艺的研究

    周向进;

    在常规聚酯酯化反应条件下,向20 mL酯化反应器通入氮气,探讨了通氮气对酯化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酯化反应器通入氮气,有利于提高聚酯酯化反应速度,平均酯化反应速度比常规工艺提高19.18%。其中,向酯化反应器气相通入氮气,酯化反应速度比常规工艺提高27.7%。

    2008年05期 No.18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ET化学结构与热力学行为的关系

    刘俊;尚立照;程龄贺;徐慧玲;王经武;

    采用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粘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的方法,研究了PET的相对分子质量、端羟基和端羧基含量等化学结构与其玻璃化转变、冷结晶、热结晶行为、熔融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玻璃态中分子链段的局部有序性,PET呈现出双玻璃化转变和双冷结晶峰;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端羟基和端羧基含量相对增加,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冷结晶能力和热结晶能力增强,熔点升高,有利于形成结构完善的增强微纤。相对分子质量和端羧基、端羟基含量对热结晶行为影响的程度比对冷结晶行为的大得多,热结晶过程也由均相成核到既有异相成核,又有均相成核,到以异相成核为主。

    2008年05期 No.18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ET/PTT共混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王连军;刘方;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共混纺丝制备PET/PTT共混纤维,研究了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TT含量的增加,PET/PTT共混纤维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PET/PTT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较PTT纤维大,回弹性较PET纤维好,沸水收缩率较PET纤维大;当PTT质量分数为50%时,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出现最小值,沸水收缩率出现最大值。

    2008年05期 No.18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国内外动态

  • 碳纤维国产化面临发展契机

    钱伯章;

    <正>2008年我国全面启动和实施的大飞机重大专项整体配套项目中,包括了碳纤维在内的诸多化工新材料项目。因此,许多碳纤维研究项目或千吨级产业化项目纷纷启动。目前,全球碳纤维产能约35 kt/a,我国市场年需求量6.5 kt左右,属于碳纤维消费大国。但

    2008年05期 No.18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氨纶的发展

    郑宁来;

    <正>近年来,我国氨纶产业呈现产能、产量、出口量和效益同步大幅度的发展势头。2001—2006年我国氨纶产能从25.1 kt/a猛增到235.6 kt/a,年均增速高达56.5%;2007年产能达到262.6 kt/a,预计2008年新增产能127.3 kt/a,届时我国氨纶总产能将达到389.6 kt/a。至2008年底,我国氨纶产能前6位企业分别为英威达氨纶有限公司(51 kt/a)、浙江华峰股份有限公司(44 kt/ a)、晓星氨纶集团有限公司(38.7 kt/a)、江苏双良特种纤维有限公司(35.5 kt/a)、浙江薛永兴氨

    2008年05期 No.18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世界PP的需求和产能继续增长

    王德诚;

    <正>据日本《化学经济》报道,2007年的世界聚丙烯(PP)需求估计为43 329 kt,比2006年增长6.2%。世界各地区的PP需求都比2006年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中南美,比上年增加8.3%,其次是非洲增加8.1%,其他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为亚洲7.1%、北美6.6%、中东6.4%;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为CIS·东欧4.6%、西欧(含土耳其) 3.5%、大洋洲0.7%。从各地区看,主要消费地

    2008年05期 No.181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合成纤维工业》第十五届编委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在广州召开

    <正>2008年9月24—26日,在《合成纤维工业》创刊30周年之际,来自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扬子石化有限公司、四川维尼纶厂等科研单位及生产企业的30余位代表齐聚花城广州,共商合成纤维工业发展大计,胜利召开了《合成纤维工业》第十五届编委会,并成立了《合成纤维工业》第一届理事会。中石化科技部化纤处处长庄毅主持了此次会议,《合成纤维工业》主编杨立新做了题为"致力构建技术平台,促推化纤工业良性循环发展"的工作报告,并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了设想,主要将围绕"科技创新、节能环保"这一中心办好刊物。

    2008年05期 No.181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Dyneema扩产超高强度聚乙烯纤维

    王德诚;

    <正>据报道,日本今年1月宣布,将主要产品名超强聚乙烯纤维"Dyneema"的设计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 kt/a扩大到1.6 kt/a。鉴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最近宣布增加投资将产能扩大为原计划的2

    2008年05期 No.181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8 kt/a PTT记忆纤维建成投产

    郑宁来;

    <正>国际纺织机械巨头德国欧瑞康集团与盛虹集团联合在江苏吴江建设的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记忆纤维生产装置正式投产。该装置生产能力为8 kt/a,是欧瑞康旗下的巴马格公司

    2008年05期 No.18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友开发成功阻燃粘胶短纤维

    钱伯章;

    <正>唐山三友集团化纤公司成功开发出高性能阻燃粘胶短纤维。该阻燃纤维与目前已有的以合成纤维为本体的阻燃纤维相比,具有无卤素、无毒、可降解、废弃后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其阻燃效果与后整理方式得到的阻燃纤维相比,具有耐高温、耐洗涤、耐日晒的优点。该产品采用纺前注入方式,将有机无卤素阻燃剂直接加入到粘胶,经纺丝、切断、后处理、烘干后获得成品。该阻燃纤维遇火燃烧时不熔融滴落

    2008年05期 No.181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性植物纤维/EVA复合发泡鞋材面世

    钱伯章;

    <正>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的改性植物纤维/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复合发泡鞋材,通过福建省组织的成果鉴定。该发泡鞋材柔软性、回弹性、压缩变形、撕裂强度等都与以EVA树脂发泡的鞋材相当,已申请1项国家发明专利。

    2008年05期 No.181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神马锦纶66安全气囊丝通过Autoliv公司认证

    王德诚;

    <正>据悉,神马实业控股子公司神马博列麦气囊丝有限公司生产的锦纶66安全气囊丝2008年顺利通过了瑞典Autoliv公司的认证,这标志着神马安全气囊丝获得了市场准入资格。Autoliv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总成商之一,为世界汽车安全推进系统(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的领跑者,该公司提出的汽车行业

    2008年05期 No.18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仪征化纤公司研制成功钛系聚酯催化剂

    郑宁来;

    <正>钛系聚酯催化剂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均无影响,具有较高的催化剂活性。仪征化纤公司对钛系聚酯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并在2004年开始与国内化工单位、研究院所合作,开展钛系聚酯催化剂的专题研究工作,但由于国内新型钛系聚酯催化剂商业化过程缓慢,钛系聚酯催化剂应用研究也一直未取得突破。仪征化纤公司选择从聚酯瓶切片聚合研究入手,进一步开展钛基复合催化剂的研制,将其纳入2008年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以不同钛基化合物作为聚酯催化剂进行聚合

    2008年05期 No.181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专论

  • PBO纤维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林宏;黄玉东;胡君;

    介绍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纤维的热分解行为、热分解机理、水解稳定性、光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PBO纤维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优良,其水解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较差。通过热处理可提高PBO纤维的强度和模量。指出应进一步研究PBO纤维的稳定性,提高其性能,扩大应用领域。

    2008年05期 No.18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纤维静电纺丝研究进展

    赵昕;张清华;

    简述了静电纺丝装置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介绍了静电纺丝制备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纤维的技术进展,主要技术是碳纳米管在聚合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详述了碳纳米管/聚丙烯腈纳米复合纤维和碳纳米管/聚氧乙烯(PEO)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技术进展。指出今后应进一步发挥碳纳米管的性能,改进静电纺丝装置。

    2008年05期 No.18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PBO纤维界面改性研究

    胡洛燕;汪秀琛;

    介绍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单体的盐酸盐合成及其优缺点;阐述了PBO的对苯二甲酸法、对苯二甲酞氯法、三甲基硅烷基化法、五氧化二磷调节法及预聚合法的合成方法及其优缺点;简述了PBO的纺丝方法。分析了PBO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对其各项性能做了比较;论述了PBO纤维界面改性界面理论及改性处理方法。指出PBO纤维的综合性能优异,应加大PBO规模的生产方法和界面改性研究,实现PBO纤维的规模化生产。

    2008年05期 No.18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聚氨酯的静电纺丝

    夏苏;王政;杨荆泉;吴金辉;

    简述了聚氨酯(PU)的特性;分析了PU静电纺丝的可纺性影响因素;论述了静电纺丝PU纤维的特性及应用领域。指出PU具有较好的可纺性,PU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应用前景广阔。建议PU静电纺丝应从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纤维抗菌功能改性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08年05期 No.18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实践与经验

  • 抗菌PET短纤维纺丝工艺探讨

    雷晓云;刘秀清;刘刚;

    采用无机银系抗菌母粒与PET切片共混纺丝生产抗菌PET短纤维。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0%的抗菌母粒,减少组件的添砂量,降低组件初始压力至6.0~7.0 MPa,纺丝温度288~292℃,环吹风温度24~26℃,风速1.05 m/s,降低后加工速度和拉伸温度,生产稳定,得到的1.56 dtex×38 mm抗菌PET短纤维的抗菌率达99%以上。

    2008年05期 No.18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PA6抗菌纤维的研制与开发

    孟庆夫;姜立鹏;胡翱翔;杨景利;薛晖;

    探讨了PA6抗菌纤维的生产工艺,并与普通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添加银离子抗菌剂质量分数为2%,抗菌效果较好。PA6抗菌纤维纺丝温度比普通纤维低5~7℃,选择卷绕角度应为1.2°~1.4°,纺丝速度不低于4 000 m/min,控制纺丝张力14 cN,卷绕头接触压力120 N,含油率0.5%~0.8%,可生产出质量合格的83 dtex/23 f PA6抗菌DTY产品。

    2008年05期 No.18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PET再生丝的高弹DTY生产工艺

    周召勇;

    利用115 dtex/68 f再生PET的POY为原料,生产77 dtex/68 f PET高弹DTY,讨论了主要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及设备部件,控制纤维变形温度210℃,控制拉伸倍数,使断裂伸长率在(20±1)%,纺丝速度为500m/min,D/Y比为1.8~2.0时,生产稳定,DTY产品质量指标与常规产品基本相同,断裂强度稍低,但染色均匀性更好。

    2008年05期 No.18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聚丙烯腈生产中游离酸含量的控制

    吕伟其;

    分析了聚丙烯腈生产过程中影响聚合物中游离酸含量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稳定控制混合单体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变化±0.03%,活化塔的pH值变化±0.2,消除二氧化硫的吸收作用,优化一道过滤系统的洗涤效果,有利于稳定控制聚合物中游离酸含量。

    2008年05期 No.181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分析与测试

  • RP-HPLC测定PAN载药纤维中的DMAc含量

    余灯广;郑妍;申夏夏;权静;ChrisBranford-White;朱利民;

    建立了PAN载药纤维中有机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A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28/72)混合溶液,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为5μL,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表明:DMAc浓度在5~200μg/mL,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 2,回收率为98.5%~100.6%,相对标准偏差为0.87%~1.12%。该方法简单、准确,测定所制备的载药纤维含DMAc 579μg/g。

    2008年05期 No.18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环己酮过氧酸氧化法合成ε-己内酯的分析

    邓琼;

    采用FFAP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对环己酮、过氧酸氧化法合成的ε-己内酯中间产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试样中各组分的分离效果较好,能准确快速地测出ε-己内酯的含量,ε-己内酯的回收率为99%~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36%。

    2008年05期 No.18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精对苯二甲酸的灰分测定不确定度评定

    陈达;薛月霞;

    讨论了影响精对苯二甲酸(PTA)中灰分的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影响结果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以及分量之间相关性的计算,求出PTA中灰分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最大。PTA中灰分含量为10.44 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5.00 mg/kg。

    2008年05期 No.18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最新专利

    <正>冻胶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纤维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冻胶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纤维的制备及应用,制备包括:(1)混合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等规聚丙烯和溶剂,90~190℃溶胀、溶解,配制成聚丙烯溶液;(2)聚丙烯溶液经计量、纺丝组件,在凝固浴中骤冷,形成聚丙烯冻胶丝;(3)冻胶纤维经平衡脱油、萃取、20~80℃热风干燥、多级拉伸,160~200℃热定型后形成聚丙烯纤维成品。该方法工艺简单,无需结晶成核剂,制备的纤维具有高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及低的蠕变率,而且具有高强度模、耐化学腐蚀、使用温度较高等特点。

    2008年05期 No.181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成纤维工业》稿件细则

    <正>1.稿件要求层次清楚、逻辑严谨、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来稿篇幅一般应在3000~5000字,英文版科研快讯、简报1000~1200字(中英文全文表述),专论与综述类不超过8000字。研究报告如属系列文章,应加注前几报出处。2.题名应简短,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标明清楚题名下的作者单位(中、英文全称)、邮编。

    2008年05期 No.181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