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杰;尹朝清;谭文军;张清华;
介绍了湿法纺丝中凝固剂/溶剂/聚合物三元体系热力学理论及三元相图双节线和旋节线的计算方法;在聚酰亚胺/N-甲基-2-吡咯烷酮/水(PI/NMP/H2O)三元体系中,采用黏度法计算了PI-NMP相互作用参数(χ23),平衡溶胀法测得PI-H2O相互作用参数(χ13),结合NMP-H2O相互作用参数,并根据FloryHuggins溶液理论绘制出不同温度下PI/NMP/H2O三元体系的理论相图,并研究了不同凝固浴温度下PI纤维纺制中的相分离及成形过程。结果表明:在25,40,60℃时,χ23分别为0.489 6,0.480 1,0.473 4,χ13分别为1.52,1.47,1.30;随着凝固浴温度升高至60℃时,纤维表面逐渐变得致密光滑,断面形态由肾形变为规则的圆形;凝固浴温度升高时,相图中亚稳态区域扩大,纤维成形过程更加缓和,有利于制备结构致密的PI纤维。
2014年06期 v.37;No.21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丽;杨中开;唐世君;赵国樑;
以废旧涤棉军装为原料,采用稀酸法分离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涤纶和棉纤维,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涤、棉的分离效果以及分离后涤纶、棉纤维的形貌及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酸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90 min时,废旧涤棉军装中的涤纶与棉纤维分离效果最佳;经盐酸处理后,织物中剩下涤纶,棉纤维被去除,棉纤维小部分降解为还原性糖,大部分降解为棉渣粉末;盐酸处理后的涤纶化学结构、断裂强度、纤维形貌基本无变化,但初始模量显著下降;棉纤维经盐酸处理后形成的棉渣粉末仍为纤维素结构,但其结晶度有所提高。
2014年06期 v.37;No.21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李爽;曹谦芝;韩克清;张玥;余木火;
以氨气为反应气体,对芳纶Ⅲ进行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处理功率对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接触角和微脱粘实验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元素组成、形貌、润湿能力以及界面粘结强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芳纶Ⅲ经过氨气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含氮极性基团的含量增加,粗糙程度增大,润湿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当氨气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15 min,功率为100 W时,芳纶Ⅲ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强度从处理前的12.9 MPa提高到18.2 MPa,与水的接触角由处理前的71.4°下降到46.8°。
2014年06期 v.37;No.21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文韬;苗振兴;许伟鸿;邱志明;严玉蓉;
聚合物原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直接影响其静电纺丝纤维直径的大小及分布。选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A6,通过共混获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PA6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PA6纤维毡,并研究了静电纺丝成形中所得PA6纤维直径及其分布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PA6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和所获得纤维直径分布曲线相似,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导致静电纺丝纤维直径分布更宽;对于不同浓度的PA6溶液,PA6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纺丝溶液黏度增大,溶液浓度增大,其黏度也增大;PA6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其纤维直径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4年06期 v.37;No.218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增革;李健;蒋金云;唐兵兵;甘丽华;李鑫;程博闻;
利用旋转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糖浆溶液的流变行为及黏弹行为,通过对PET熔体和糖浆溶液在线性粘弹区、本构方程、维森伯格(Wi)数及挤出胀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了冷态模型系统中模拟介质糖浆溶液模拟PET熔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ET的线性粘弹区和糖浆溶液相似,且应力临界值(τc)大于等于1 000 Pa;通过调节糖浆溶液的含水量使之与某一温度下的PET熔体在一定剪切速率范围内具备大概一致的流动曲线,在牛顿流体拟合和Cross拟合范围上,两者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储能模量、损耗模量、Wi数及挤出胀大比等方面,PET熔体和经过调节的糖浆溶液具有一定的规律相似性;可通过除去水分、添加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使糖浆溶液的黏度和弹性在一定的剪切速率范围内与PET熔体具备一致或者相似的变化规律;证实了糖浆溶液作为冷态模型系统模拟介质的可行性。
2014年06期 v.37;No.21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媛;李超;郑进渠;何永锋;郑庆康;
利用线形聚二氯磷腈(PDCP)与甲醚乙二醇钠反应,合成了聚乙二醇甲醚磷腈(PMEP);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以及提纯方法对PMEP产率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磷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将PMEP与粘胶纺丝原液共混纺丝制备了PMEP共混改性粘胶纤维,初步探讨了PMEP对粘胶纤维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相转变法能减少提纯过程中产物的流失,且能减少提纯分离的周期;PMEP的最佳合成工艺为PDCP与甲醚乙二醇钠摩尔比1.0∶3.0,四氢呋喃溶剂25 m L,反应温度68℃,反应时间10 h;PMEP共混改性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PMEP质量分数为15%时,其阻燃改性粘胶纤维极限氧指数达33%。
2014年06期 v.37;No.21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洪舒寒;吴伟旋;严玉蓉;
利用乳液静电纺丝可制备一定复合结构的共混纤维,且可通过调控乳液的组成而实现聚合物溶液在低浓度下的静电纺丝成形。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水溶液为分散相,聚乳酸(PLA)氯仿溶液为基体相,制备不同水相比例的PVP/PLA乳液,研究了PVP/PLA乳液静电纺丝成形及其纤维毡的亲水性能。结果表明:乳液体系中PVP水相的加入可使PLA乳液在远低于其单独可纺溶液浓度下纺丝成形,所得纳米纤维随着PVP水相比例的提高而表现出纤维直径增加,并发生纤维集结成束,PVP大部分分布在复合纤维毡的表层,纤维毡呈现明显的透水性能;PVP的加入可有效改善PLA纳米纤维毡的亲水性能。
2014年06期 v.37;No.218 28-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冯梦倩;王朝生;汤廉;陆韬;王华平;
通过添加均苯四甲酸二酐水解聚合工艺制备芳香族支链聚酰胺6(PA6),采用熔融共混制备芳香族支链PA6/Ti O2母粒,然后与线型PA6共混纺丝,经拉伸后得到含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纤维;研究了均苯四甲酸二酐含量对芳香族支链PA6流动性及热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芳香族支链PA6对芳香族支链PA6/Ti O2共混物结晶行为、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苯四甲酸二酐含量的添加,芳香族支链PA6的相对黏度逐渐降低,熔体流动指数增大,流动性增加,而结晶熔融温度逐渐降低;含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体系纺丝温度较纯PA6降低4℃,芳香族支链PA6有助于提高PA6的可纺性,且纤维力学性能较好,含质量分数8%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8 c 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4%。
2014年06期 v.37;No.21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云瑞;张纪梅;臧国强;
合成了一种应用型钛系聚酯(PET)催化剂TY,考察了在PET合成中催化剂TY对酯化时间、缩聚时间、产品性能等的影响;并与传统锑系催化剂三氧化二锑(Sb2O3)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钛系催化剂TY不仅能缩短酯化时间和聚合时间,而且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钛系催化剂TY用量为20~25μg/g时,催化活性最佳,催化剂TY 20~25μg/g的催化活性相当于Sb2O3350~400μg/g的催化活性;钛系催化剂合成的PET切片的特性黏数达0.683 d L/g,与锑系PET相比,色相L值提高达71.68,b值相差不大,端羧基含量及二甘醇含量降低,结晶行为及热性能相当;钛系催化剂TY适合无重金属聚酯的工业生产,工业应用性强。
2014年06期 v.37;No.21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湘平;伍仟新;冯美平;宋超;
采用原位聚合添加反应型无卤阻燃剂,是实现聚己内酰胺(PA6)阻燃改性的主要方法。在己内酰胺的水解开环聚合体系中,加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的原料单体,原位聚合制备了阻燃PA6(FRPA6),对FRPA6的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FRPA6纤维,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FRPA6中阻燃剂MCA与PA6基体的相容性良好,MCA自组装反应比较充分,MCA粒子以纳米级均匀分布于PA6基体中;随着MCA含量的增加,FRPA6的熔点、熔融热焓有所降低,结晶温度略有升高,热稳定性下降;当MCA质量分数为7.5%时,FRPA6的阻燃性能达UL94 V-0级,拉伸强度为64.1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0.4 k J/m2;相比纯PA6纤维,FRPA6纤维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达35%以上,但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2014年06期 v.37;No.218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钱伯章;
<正>2014年11月6日,位于葡萄牙锡尼什的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商Artlant公司宣布计划重新开启其700kt/a PTA生产装置。该装置投产于2012年,是欧洲最新的PTA生产装置。重启装置将有助于在欧洲PTA市场的平衡,并确保这一原料在聚酯行业的供应。
2014年06期 v.37;No.218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14年11月6~7日,广东无纺布行业第30届会员大会暨《走进"高大上",提升广东非织造产业竞争力》专题技术讲座与交流会在广东鹤山市召开。年会上,CNITA李陵申会长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现状做了分析;广东无纺布协会会长、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吴淑焕
2014年06期 v.37;No.218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祥林;
<正>2014年10月,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太原钢铁合作开发的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已实现T800级碳纤维线及M55J石墨纤维线全线工艺贯通,并已进入投料试生产阶段,成功地将系列碳纤维产业化。该项目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吕春祥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及石墨纤维实验室为技术基础,
2014年06期 v.37;No.218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德诚;
<正>据美国《Fiber Organon》统计,2014年世界合成纤维(除聚烯烃纤维)生产能力为73 340.9 kt/a,比2013年增加9.5%。如果包括聚烯烃纤维在内,世界合成纤维的生产能力为80 256.9 kt/a,比2013年增加8.7%。从主要品种看,涤纶的生产能力增长最快,一直是持续拉动合成纤维生产增长的主要品种。2014年,世界涤纶生产能力为64 136.3 kt/a,比2013年增加9.9%,其中,
2014年06期 v.37;No.218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郑宁来;
<正>2014年9月3日,北海炼化聚丙烯装置成功试产出超高熔体流动指数纤维级聚丙烯专用树脂与纺丝专用料Y45S,熔体流动指数高达每10 min 58.88 g。目前,北海炼化聚丙烯装置是国内使用固体降解剂稳定生产出超高熔体流动指数纤维级聚丙烯产品的少数装置之一。
2014年06期 v.37;No.218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钱伯章;
<正>2014年10月26日,由东华大学和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项目通过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快推广应用。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打破了目前只有俄罗斯、奥地利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聚酰亚胺纤维生产技术的局面,缩
2014年06期 v.37;No.218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Virent公司与PlantP ET技术公司(PTC)于2014年11月5日宣布,双方签署协议,将在PTC公司的第一个工业生产设施内制造Virent公司的100%生物基对二甲苯(BioF ormP X)。BioF ormP X与现有的PET技术相结合,可使制造商为其客户提供100%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的生物基PET及其纤维。
2014年06期 v.37;No.218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印度Dhunseri石化公司于2014年10月16日宣布,该公司在印度霍尔迪亚(Haldia)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装置恢复生产。霍尔迪亚的PET装置先前曾被关闭,主要是由于国际需求疲软,利润低,使印度客户对PET的需求减少所致。
2014年06期 v.37;No.218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2014年9月12日,山东华鸿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0 kt/a直纺聚酯短纤项目在山东寿光投产。该项目投产标志着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山东省最大的功能性纤维材料生产企业全面启动。该项目生产规模为120 kt/a吸湿排汗(高仿棉)涤纶短纤维,新购置回用EG供给泵、PTA日料仓、酯化反应釜等聚合设备312台(套),联苯加
2014年06期 v.37;No.218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2014年9月19日,由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纤维级聚酯切片标准样品复制项目通过了国家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该标准样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样品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
2014年06期 v.37;No.218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晓华;
<正>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三届ICIS聚氨酯产业链大会上,亨斯迈聚氨酯公司负责全球供应链的副总裁迈克·福尔斯表示,2020年前,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的MDI需求将从2012年的约1 500 kt/a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约3 550kt/a,增幅超过一倍。到202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MDI需求的40%。中国于2011年己成为全球最大的MDI生产
2014年06期 v.37;No.218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英;许思易;
由于单一纳米纤维材料逐渐呈现出性能缺陷,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受到人们的关注。光学复合纳米纤维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光学复合纳米纤维包括电化学发光复合纳米纤维和光致发光复合纳米纤维。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光学复合纳米纤维光学特性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应用广泛的联吡啶钌(Ru(bpy)2+3)、稀土元素、量子点及晶格或发光中心吸收发光的光学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材料特点及应用。指出光学复合纳米纤维材料面临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纳米纤维的光电特性的进一步提高,光学复合纳米纤维的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等;光学复合纳米纤维在生物传感、芯片实验室、纳米器件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2014年06期 v.37;No.21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红飞;王朝生;汤廉;王欢;王华平;
在世界原油量减少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传统石油基合成纤维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开发新型、再生的生物基合成纤维成为化纤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基材料的发展;简述了生物基原料及其预处理方法;详述了生物基合成纤维的开发情况,包括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D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等生物基合成纤维;指出目前生物基合成纤维的发展中,生物基转化技术不够成熟,制备成本高,原料不稳定,应对生物发酵、酶转化、化学合成等技术系统优化,结合多组分体系的高效分离与纯化技术,实现生物基原料和产物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实现技术、产品与知识产权体系的同步发展。
2014年06期 v.37;No.218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臧国强;
运用势态(SWOT)分析方法,对国内钛系聚酯的开发应用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国内外钛系聚酯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国内聚酯行业加快发展钛系聚酯的建议。钛系催化剂属于环保型高效催化剂,钛系聚酯性能优良,但钛系聚酯的发展还不成熟,尚存在技术和市场风险;建议我国应以钛系催化剂进行聚酯技术革新,加强研发、生产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制订和完善钛系聚酯产品的技术标准,培育和扩大钛系聚酯产品的应用市场,加快推进钛系聚酯的工业化。
2014年06期 v.37;No.21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王瑞利;李慧;张军;
分析了热风温度、纤维层厚度、热风速度、纤维层含水率等工艺参数对粘胶短纤维干燥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粘胶短纤维的干燥动力学模型,应用单指数干燥模型和Logaritmic干燥模型对比研究了纤维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单指数干燥模型和Logaritmic干燥模型都能很好地描述热风温度、纤维层厚度、纤维层含水率对其干燥速率的影响;在计算热风温度以及热风速度对纤维干燥的影响时,两个干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略有偏差;相比单指数模型,Logaritmic干燥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能更好地分析粘胶短纤维的干燥规律,对粘胶短纤维干燥特性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06期 v.37;No.21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鹏翔;
介绍了尼龙66连续聚合纺丝生产工艺路线,改造前反应器排放大量的过热蒸汽直接进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技术改造,新增饱和蒸汽塔、过滤器等废汽回收利用装置,根据高压蒸汽减温减压装置原理,将反应器排放的1.85 MPa,245℃过热蒸汽在饱和塔内进行喷淋,经过滤器除杂转换为0.8~1.0 MPa饱和蒸汽,作为浓缩槽热源;浓缩槽排放蒸汽的余热改造后作为第三温水系统和冬季取暖的热源,排汽余热得到充分利用。运行过程中,通过稳定控制反应器压力、保持反应器排汽阀的喷淋水流量和压力稳定等工艺条件,定期清理疏水阀等,可有效预防管路和设备堵塞。改造后,装置运行稳定,能耗降低,尼龙66聚合物相对黏度的均匀性和原丝一等品率均有所提高。
2014年06期 v.37;No.21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徐连强;颜红卫;
针对国产高速纺丝机能耗高的缺点,提出对纺丝计量泵传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双向切换运行。结果表明:拆除原设备大功率变频器,改用3.7 k W小功率变频器,电机可即停即开,不更换组件情况下可实现调换生产品种;使用继电器触点构成与变频器多段速度运行的接口组合,驱动计量泵在低速与高速运行的切换,生产中废丝率降低,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2014年06期 v.37;No.218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