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工业

CHINA SYNTEHTIC FIBER INDUSTRY


专家论坛

  • 我国的化纤工业

    贝聿泷;

    回顾了我国化纤工业自1957年以来的发展状况,展望了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指出为实理2000年化纤产量达2.5—3Mt的目标,必须新建1.5—2Mt的化纤原料装置。作者还进一步论述了各大类纤维的用途、生产原料及市场需求,指出到2000年我国粘纤与合纤之比以1:9为宜,涤纶长丝的比例以35—40%为宜,腈纶在合纤中的比例应挺高到20%左右,锦纶在合纤中所占比重拟扩大到10%。此外,还要大力开发差别亿纤维及高技术纤维。

    1989年01期 v.1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的化纤工业

    贝聿泷;

    回顾了我国化纤工业自1957年以来的发展状况,展望了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指出为实理2000年化纤产量达2.5—3Mt的目标,必须新建1.5—2Mt的化纤原料装置。作者还进一步论述了各大类纤维的用途、生产原料及市场需求,指出到2000年我国粘纤与合纤之比以1:9为宜,涤纶长丝的比例以35—40%为宜,腈纶在合纤中的比例应挺高到20%左右,锦纶在合纤中所占比重拟扩大到10%。此外,还要大力开发差别亿纤维及高技术纤维。

    1989年01期 v.1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内简讯

统计数据

国外消息

  • 日本东し公司开发成功变色纤维

    涂红湘;

    <正> 日本东公司开发成功变色纤维,这种纤维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它的制法是把能够随温度而改变颜色的染料注入直径仅几微米的树脂胶囊中,把这些树脂涂染在尼龙布上。当温度差为

    1989年01期 v.12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东し公司开发成功变色纤维

    涂红湘;

    <正> 日本东公司开发成功变色纤维,这种纤维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它的制法是把能够随温度而改变颜色的染料注入直径仅几微米的树脂胶囊中,把这些树脂涂染在尼龙布上。当温度差为

    1989年01期 v.12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开发高强度维尼纶新品种

    涂红湘;

    <正> 目前在日本纤维制造业中,激烈竞争的目标是开发高强度的超级纤维。日本某公司计划把已经研究成功的高强度维尼纶投入生产。这种高强度的维尼纶的价格只有阿拉米特纤维

    1989年01期 v.1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开发尼龙混纺新纤维——“西尔兰”

    涂红湘;

    <正> 日本农林省蚕丝试验所与旭化成工业公司最近共同开发一种具有尼龙优点的新纤维"西尔兰"(商品名),现在已上市供应。

    1989年01期 v.1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开发高强度维尼纶新品种

    涂红湘;

    <正> 目前在日本纤维制造业中,激烈竞争的目标是开发高强度的超级纤维。日本某公司计划把已经研究成功的高强度维尼纶投入生产。这种高强度的维尼纶的价格只有阿拉米特纤维

    1989年01期 v.1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开发尼龙混纺新纤维——“西尔兰”

    涂红湘;

    <正> 日本农林省蚕丝试验所与旭化成工业公司最近共同开发一种具有尼龙优点的新纤维"西尔兰"(商品名),现在已上市供应。

    1989年01期 v.1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介绍

  • 网络技术在DTY机上的应用

    赵德明;

    <正> (一)前言目前,我国织袜生产所用的双股锦纶弹力丝均为加捻丝。随着高速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即吹捻)技术的出现,网络锦纶复丝(FDY丝)在织袜生产中逐渐得以应用。由于网络技术的使用,使纺丝工

    1989年01期 v.1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技术在DTY机上的应用

    赵德明;

    <正> (一)前言目前,我国织袜生产所用的双股锦纶弹力丝均为加捻丝。随着高速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即吹捻)技术的出现,网络锦纶复丝(FDY丝)在织袜生产中逐渐得以应用。由于网络技术的使用,使纺丝工

    1989年01期 v.1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成纎维情报中心站第八次会议暨刊物编委会第六次会议在佛山召开

    <正> 中国石化总公司合成纤维科技情报中心站于1988年11月10-14日在佛山化纤联合总公司召开第八次会议暨《合成纤维工业》编委会第六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编委、通讯

    1989年01期 v.1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合成纎维情报中心站第八次会议暨刊物编委会第六次会议在佛山召开

    <正> 中国石化总公司合成纤维科技情报中心站于1988年11月10-14日在佛山化纤联合总公司召开第八次会议暨《合成纤维工业》编委会第六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编委、通讯

    1989年01期 v.1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合纤企业及科研机构介绍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锦纶厂简介

    <正>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锦纶厂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北区云溪镇,建于1969年,拥有10套化工、化纤生产装置。建厂初期的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5kt/a,环己酮5.7kt/a,己内酰胺5.6kt/a,锦纶短丝2kt/a,

    1989年01期 v.12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合纤企业及科研机构介绍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锦纶厂简介

    <正>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锦纶厂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北区云溪镇,建于1969年,拥有10套化工、化纤生产装置。建厂初期的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5kt/a,环己酮5.7kt/a,己内酰胺5.6kt/a,锦纶短丝2kt/a,

    1989年01期 v.12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PVA无纺布的研究(III)——含磺酸基的PVA强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的合成及其性能

    陆耘;汤丽鸳;伍东扬;曾汉民;

    用Fe2~+-H_2O_2引发体系,采用两步法进行苯乙烯与聚乙烯醇无纺布的接枝共聚反应。发现高浓度引发体系引发的接枝共聚反应的起始聚合速率要比低浓度引发体系引发的接枝共聚反应低,但到7h后,前者超过后者。第三组分肼的加入在一定浓度时(0.01%、可以把接枝率提高50%。接棱共聚物PVA-g-PSt和PVA-g-PSt-DVB可用氯磺酸的二氯乙烷稀溶液(2—5%)在30—50℃下进行磺化,制得强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低浓度磷化剂(2%)在30℃短时问(7min)内对低接枝率的产物磺化时,产物交换容量随接枝率上升出现一个峰值,最高交换容量可达7.03meq/g。强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对过渡金属离子Cu~(2+),Co~(2+)+Ni(2+)和稀土金属离子La~(3+)有相当高的交换量,列L3~(3+)的交换容量最高可达5.37mcq/g。将H型交换纤维转变为Na型和NH_4型纤维,均能提高与L1_(3+)的交换量,NH_4型纤维与La_(3+)的交换容量高达6.00meqq/g。

    1989年01期 v.1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PVA无纺布的研究(III)——含磺酸基的PVA强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的合成及其性能

    陆耘;汤丽鸳;伍东扬;曾汉民;

    用Fe2~+-H_2O_2引发体系,采用两步法进行苯乙烯与聚乙烯醇无纺布的接枝共聚反应。发现高浓度引发体系引发的接枝共聚反应的起始聚合速率要比低浓度引发体系引发的接枝共聚反应低,但到7h后,前者超过后者。第三组分肼的加入在一定浓度时(0.01%、可以把接枝率提高50%。接棱共聚物PVA-g-PSt和PVA-g-PSt-DVB可用氯磺酸的二氯乙烷稀溶液(2—5%)在30—50℃下进行磺化,制得强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低浓度磷化剂(2%)在30℃短时问(7min)内对低接枝率的产物磺化时,产物交换容量随接枝率上升出现一个峰值,最高交换容量可达7.03meq/g。强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对过渡金属离子Cu~(2+),Co~(2+)+Ni(2+)和稀土金属离子La~(3+)有相当高的交换量,列L3~(3+)的交换容量最高可达5.37mcq/g。将H型交换纤维转变为Na型和NH_4型纤维,均能提高与L1_(3+)的交换量,NH_4型纤维与La_(3+)的交换容量高达6.00meqq/g。

    1989年01期 v.1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对国产涤纶短纤维纺丝设备LHV901的技术改造及其评价

    戚敏;

    论述了对国产涤纶短纤维纺丝设备LHV901的技术改造及效果。丝片宽度由160mm×6mm改为320mm×3mm,取消了A.B两侧之分,加强了电气和机械的同步性能:采用高温卷曲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卷曲机由22kW直流电机单独驱动改为长边轴传动,使丝片在拉伸,卷曲等工序的张力保持平衡或同步。减少丝片张力波动;在浸油槽和水浴槽添加纺丝油剂,增强丝片的条理均匀性:把浸没法再上油形式改为油轮法,油剂单耗由20kg/t降为7kg/t,取消了四道拉伸机和松驰定型机。改造后使操作工序由25道减至20道,减少设备11台。

    1989年01期 v.1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国产涤纶短纤维纺丝设备LHV901的技术改造及其评价

    戚敏;

    论述了对国产涤纶短纤维纺丝设备LHV901的技术改造及效果。丝片宽度由160mm×6mm改为320mm×3mm,取消了A.B两侧之分,加强了电气和机械的同步性能:采用高温卷曲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卷曲机由22kW直流电机单独驱动改为长边轴传动,使丝片在拉伸,卷曲等工序的张力保持平衡或同步。减少丝片张力波动;在浸油槽和水浴槽添加纺丝油剂,增强丝片的条理均匀性:把浸没法再上油形式改为油轮法,油剂单耗由20kg/t降为7kg/t,取消了四道拉伸机和松驰定型机。改造后使操作工序由25道减至20道,减少设备11台。

    1989年01期 v.1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纺前注射法生产涤纶有色圆中空纤维初探

    邰乐平;

    叙述了纺前注射法生产涤纶有色圆中空纤维的设备及影响因素。指出将失重加料器固定在悬吊平台上。可减少外界射起的振动,有效地控制色差。染料垂直落入混色器中心管,切片沿中心管外围包在染料的周围下移,这样能保证切片与染料均匀混合。由于染料不同,纺丝温度也不同,但一般温度低,粘度大,熔体流动阻力大,有利于中空的形成。泵供量小。与强化冷却条件的效果一致。有利于中空度提高本工作选用泵供量276g/min,冷却风温27.0±1.0°C生产出了较为理想的半成品、成品有色涤纶圆中空纤维,合格率100%。

    1989年01期 v.1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纺前注射法生产涤纶有色圆中空纤维初探

    邰乐平;

    叙述了纺前注射法生产涤纶有色圆中空纤维的设备及影响因素。指出将失重加料器固定在悬吊平台上。可减少外界射起的振动,有效地控制色差。染料垂直落入混色器中心管,切片沿中心管外围包在染料的周围下移,这样能保证切片与染料均匀混合。由于染料不同,纺丝温度也不同,但一般温度低,粘度大,熔体流动阻力大,有利于中空的形成。泵供量小。与强化冷却条件的效果一致。有利于中空度提高本工作选用泵供量276g/min,冷却风温27.0±1.0°C生产出了较为理想的半成品、成品有色涤纶圆中空纤维,合格率100%。

    1989年01期 v.1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丙烯腈、偏二氯乙烯水相沉淀共聚的研究

    林伟平;刘兆峰;杨明远;吴宗铨;

    讨论了丙烯腈(AN)、偏=氯乙烯(VDC)水相沉淀共聚合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助溶剂及第三单体甲基丙烯磺酸钠等对总单体转化率、共聚体中VDC含量及共聚体相对粘度(ηγ)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总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用量能显著地提高总单体转化率和共聚体中VDC的含量。但共聚体ηγ随之下降;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与甲醇相比,采用乙醇作助溶剂能获得更高的总单体转化率和共聚体中的VDC含量;采用甲基丙烯磺酸钠作第三单体能提高总单体转化率以及共聚体中的VDC含量和ηγ。

    1989年01期 v.1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丙烯腈、偏二氯乙烯水相沉淀共聚的研究

    林伟平;刘兆峰;杨明远;吴宗铨;

    讨论了丙烯腈(AN)、偏=氯乙烯(VDC)水相沉淀共聚合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助溶剂及第三单体甲基丙烯磺酸钠等对总单体转化率、共聚体中VDC含量及共聚体相对粘度(ηγ)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总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用量能显著地提高总单体转化率和共聚体中VDC的含量。但共聚体ηγ随之下降;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与甲醇相比,采用乙醇作助溶剂能获得更高的总单体转化率和共聚体中的VDC含量;采用甲基丙烯磺酸钠作第三单体能提高总单体转化率以及共聚体中的VDC含量和ηγ。

    1989年01期 v.1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尼龙66纤维的高速纺丝研究(I)——纺程上的结构发展

    李小宁;

    对尼龙66进行了700—6100m/min的纺丝,在线测定了纺丝线上丝条的直径、温度和双折射,并对初生纤维进行了密度测定,用DSC对纺丝切片进行了静态结晶行为的分析。结果表明,纺丝线上的细颈现象不明显。当纺速一定时,纺丝线上开始结晶的位置随熔体挤出量而变化。且影响结晶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冷却速率而不是丝条应力。

    1989年01期 v.12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尼龙66纤维的高速纺丝研究(I)——纺程上的结构发展

    李小宁;

    对尼龙66进行了700—6100m/min的纺丝,在线测定了纺丝线上丝条的直径、温度和双折射,并对初生纤维进行了密度测定,用DSC对纺丝切片进行了静态结晶行为的分析。结果表明,纺丝线上的细颈现象不明显。当纺速一定时,纺丝线上开始结晶的位置随熔体挤出量而变化。且影响结晶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冷却速率而不是丝条应力。

    1989年01期 v.12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聚丙烯腈与纤维素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的相容性

    梁锋;罗孟奎;

    将聚丙烯腈与纤维素溶于LiCl-DMAc溶剂中,并制成薄膜。通过研究发现:当共混溶液总聚合物浓度C总较低时,两种聚合物可以任何比例共混,形成稳定透明的溶液。C总增大,以其中任—聚合物为主要组分的共混溶液仍然稳定且透明。从共混溶液可制得透明的共混薄膜。用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红外光谱研究共混薄膜后发现:共混薄膜中没有形成混晶,但各组分的结晶度大为降低。共混薄膜的玻璃化温度处于聚丙烯腈与纤维素的玻璃化温度之间,并随共混薄膜中纤维素组分的增加而向较高温方向移动。共混薄膜中各组分的红外光谱特征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共混体系在晶区没有相容性,在无定形区有一定程度的分子水平的相容性。共混体系中纤维素分子与聚丙烯腈分子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强度类似于聚丙烯腈分子之间偶极作用的强度。

    1989年01期 v.12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聚丙烯腈与纤维素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的相容性

    梁锋;罗孟奎;

    将聚丙烯腈与纤维素溶于LiCl-DMAc溶剂中,并制成薄膜。通过研究发现:当共混溶液总聚合物浓度C总较低时,两种聚合物可以任何比例共混,形成稳定透明的溶液。C总增大,以其中任—聚合物为主要组分的共混溶液仍然稳定且透明。从共混溶液可制得透明的共混薄膜。用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红外光谱研究共混薄膜后发现:共混薄膜中没有形成混晶,但各组分的结晶度大为降低。共混薄膜的玻璃化温度处于聚丙烯腈与纤维素的玻璃化温度之间,并随共混薄膜中纤维素组分的增加而向较高温方向移动。共混薄膜中各组分的红外光谱特征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共混体系在晶区没有相容性,在无定形区有一定程度的分子水平的相容性。共混体系中纤维素分子与聚丙烯腈分子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强度类似于聚丙烯腈分子之间偶极作用的强度。

    1989年01期 v.12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等规聚丙烯树脂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於蔚炎;陈时达;

    利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三种等规聚丙烯树脂的结晶动力学。这三种树脂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量(熔融指数分别为12,35和300)与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指数相应为a=4.76,2.16和2.85)。研究发现,在等温结晶条件下,总结晶速率和球晶的生长速率从根本上受到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随熔融指数的增加(即重均分子量的减少),结晶的半值期增加。根据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理论,得到了平衡熔点T.o和大分越来越子折叠表面的自由能a.,并且发现T.o和O.值随着重均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1989年01期 v.12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等规聚丙烯树脂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於蔚炎;陈时达;

    利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三种等规聚丙烯树脂的结晶动力学。这三种树脂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量(熔融指数分别为12,35和300)与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指数相应为a=4.76,2.16和2.85)。研究发现,在等温结晶条件下,总结晶速率和球晶的生长速率从根本上受到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随熔融指数的增加(即重均分子量的减少),结晶的半值期增加。根据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理论,得到了平衡熔点T.o和大分越来越子折叠表面的自由能a.,并且发现T.o和O.值随着重均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1989年01期 v.12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图象分析技术测PAN纤维的直径及分布

    王镇平;吴祥芝;徐静年;张为芹;于健民;

    采用图象分析技术来测定PAN原丝的直径及直径分布,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图象的处理和计算,可提高测量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因测量及数据处理速度快,可大大增加统计的样本量,使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值,统计的结果可靠。本实验测定了国内(J_3k)、国外(E_3k)两种PAN纤维的直径及直径分布。结果表明,虽然两种纤维的直径相近,但直径分布不同,作为制取碳纤维的原丝,直径分布集中对提高碳纤维性能,降低不匀率更为有利。

    1989年01期 v.1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图象分析技术测PAN纤维的直径及分布

    王镇平;吴祥芝;徐静年;张为芹;于健民;

    采用图象分析技术来测定PAN原丝的直径及直径分布,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图象的处理和计算,可提高测量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因测量及数据处理速度快,可大大增加统计的样本量,使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值,统计的结果可靠。本实验测定了国内(J_3k)、国外(E_3k)两种PAN纤维的直径及直径分布。结果表明,虽然两种纤维的直径相近,但直径分布不同,作为制取碳纤维的原丝,直径分布集中对提高碳纤维性能,降低不匀率更为有利。

    1989年01期 v.1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柔性加工系统在熔纺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郭英;

    试图结合化纤工业发展的水平,参照机械业的经验,阐述化纤加工的FMS概念、应用范围和建立FMS的条件。提出组成柔性纺丝生产系统的几种可能方案,讨论实现熔融纺丝FMS的关键技术问题。例如产品分组技术,纺丝过程模型、计算机系统、在线传感器、切换机构和机器人等。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将为FMS在熔纺生产中的应用开辟广阔的市场。

    1989年01期 v.12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柔性加工系统在熔纺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郭英;

    试图结合化纤工业发展的水平,参照机械业的经验,阐述化纤加工的FMS概念、应用范围和建立FMS的条件。提出组成柔性纺丝生产系统的几种可能方案,讨论实现熔融纺丝FMS的关键技术问题。例如产品分组技术,纺丝过程模型、计算机系统、在线传感器、切换机构和机器人等。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将为FMS在熔纺生产中的应用开辟广阔的市场。

    1989年01期 v.12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凝胶纺丝技术制高强高模纤维

    王玉忠;

    概述了凝胶纺丝技术的发展简况,以聚乙烯为例,对高聚物凝胶的两种类型——搅拌致凝胶和单晶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凝胶的超拉伸制高强高模纤维的原理以及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作了介绍。

    1989年01期 v.1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凝胶纺丝技术制高强高模纤维

    王玉忠;

    概述了凝胶纺丝技术的发展简况,以聚乙烯为例,对高聚物凝胶的两种类型——搅拌致凝胶和单晶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凝胶的超拉伸制高强高模纤维的原理以及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作了介绍。

    1989年01期 v.1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