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工业

CHINA SYNTEHTIC FIBER INDUSTRY


研究与开发

  • 梯度热拉伸共聚芳砜酰胺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于金超;王锐;杨春雷;董葳;陈晟辉;张玉梅;王华平;

    对共聚芳砜酰胺(PSA)初生纤维进行5级热拉伸,研究了不同拉伸级数下PSA纤维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结晶度、晶区取向度以及片晶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热拉伸前后的PSA纤维都在425℃左右开始发生分解,热拉伸前后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375℃降为365℃;随着热拉伸的进行,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步增大,低于Tg进行热拉伸,纤维超分子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只发生非晶区的取向;高于Tg进行热拉伸,大分子发生显著的取向和结晶,并形成片晶结构,无定型区沿轴向尺寸增大;纤维经过5级拉伸后,其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分别提高到2.02 cN/dtex和31.88 cN/dtex。

    2014年02期 v.37;No.21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聚苯硫醚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马文娟;王锐;张秀芹;朱志国;

    以聚苯硫醚(PPS)、聚酰胺6(PA6)为原料,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制备出PPS/PA6共混海岛纤维,用甲酸溶解剥离基体相PA6,制得纳米PPS纤维;研究了PPS/PA6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以及PPS含量、螺杆转速对共混物及PPS纳米纤维的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S/PA6共混物的纺丝温度为290℃;随着PPS含量增加,共混物中PPS岛相直径增加,分布变宽,PPS质量分数应小于60%;当共混物中PPS质量分数由20%增至55%时,PPS纳米纤维平均直径由104 nm升至150 nm;加工过程中,适当提高螺杆转速有利于PPS纳米纤维直径细化和均匀化,当螺杆转速由20 r/min增至60 r/min时,其平均直径由180 nm降至122nm;PPS与PA6共混后,两种聚合物结晶速率均提高,且得到的PPS纳米纤维结晶度约22%,高于纯PPS纤维的结晶度。

    2014年02期 v.37;No.21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成纤及其纤维结构性能初探

    陈文萍;李德利;成艳华;朱美芳;

    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聚乙烯基对苯二甲酸二(对丁氧基苯)酯(PBPCS)的成纤和纤维结构性能。结果表明:PBPCS在液晶态和各向同性态熔融挤出,所制备的初生纤维力学性能基本相同,纤维强度不高,且比较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38×105的聚合物制备的初生纤维最大拉伸强度为18.8 MPa,断裂伸长率为2.4%;在130℃,0.3 N的拉伸张力下,对该初生纤维进行5倍拉伸后,纤维的拉伸强度达32.3 MPa,断裂伸长率达37.1%;初生纤维取向指数约60%,经过5倍拉伸后纤维的取向指数达78.3%,比初生纤维提高了25.9%。

    2014年02期 v.37;No.214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磁场辅助静电纺丝PVP有序纳米纤维的制备

    高艳芳;韩瑞;林也平;张梦赟;苗瑞珍;刘亚青;

    在传统静电纺丝的实验装置中引入一对平行排列的永磁铁,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有序纳米纤维;研究了溶液浓度、电压、接收距离、LiCl添加量、磁场强度和磁铁间距对PVP纤维有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VP溶液浓度、电压、接收距离和磁铁间距的增大,PVP纤维有序度先增大后减小;随LiCl添加量或磁场强度增大,纤维有序度增大;在PVP溶液质量分数为12%、电压为15 kV、接收距离为15 cm、LiCl添加质量分数为0.6%、磁场强度为0.3 T以及磁铁间距为2.5 cm时,PVP纤维的有序度最高。

    2014年02期 v.37;No.21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溶解方式对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夏晓林;姚勇波;巩明方;王华平;张玉梅;

    采用静置、机械搅拌、捏合3种溶解方式制备了纤维素/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溶液,对3种溶液进行了稳态、动态、温度扫描等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溶解方式对纤维素/[BMIM]Cl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溶解得到的溶液表观黏度和松弛时间较大,搅拌次之,捏合最小;3种溶液黏弹性的温度依赖关系符合Winter等所提出的凝胶化转变现象,都是物理凝胶;溶解方式对其凝胶化转变温度有一定的影响,静置溶解得到的溶液的凝胶点温度最高,而捏合溶解得到的溶液的凝胶点温度最低,不同溶解方式所形成的溶液的结构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2014年02期 v.37;No.214 18-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再生聚酯的流变性能研究

    周发明;杨中开;唐世君;赵国樑;

    以废旧聚酯(PET)纺织品为原料,加入不同量的乙二醇使其醇解,经液相增黏制得再生PET切片。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再生PET及纯PET的流变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再生PET流体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流变行为与纯PET基本相同;在同一温度和剪切速率下,再生PET的熔体特性黏数小于纯PET熔体特性黏数;再生PET的黏流活化能(Eη)大于纯PET的Eη,最高达到246.1 kJ/mol;不同再生PET对温度有不同的敏感性,在纺丝加工时应采用不同工艺。

    2014年02期 v.37;No.21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PTFE/PVA混合浆液挤出胀大性能及复合薄膜结构性能的研究

    张磊;胡祖明;于俊荣;陈蕾;诸静;

    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配制不同质量比的聚四氟乙烯(PTFE)/PVA混合浆液,制备PTFE/PVA复合膜,确定了PTFE/PVA复合膜时的PTFE最大添加量;利用摄影法对PTFE/PVA混合浆液的挤出胀大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体法制得的PTFE仍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在PTFE与PVA的质量比为6∶1时,制得的PTFE薄膜的力学性能较好;选用其6∶1的浆液作为纺丝原液,挤出胀大比随着挤出压力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纺丝原液温度的升高、喷丝头长径比的增加以及滤布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2014年02期 v.37;No.21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无卤阻燃红麻纤维的制备

    刘然;夏英;吕枭枭;张卉;王前;张锋锋;

    以乙二胺和苯基二氯磷酸酯为原料,按其摩尔比1.2∶1.0合成了无卤阻燃单体聚乙二胺苯基磷酸酯(PEP);将PEP与红麻纤维(KF)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含有P,N元素的酯化阻燃KF;采用物理浸渍法制得浸渍阻燃KF;通过红外光谱、极限氧指数、热失重等手段,对比分析了2种KF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酯化阻燃KF的阻燃等级为V-0级,极限氧指数可达56.5%,比浸渍阻燃KF的阻燃性能好,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是改善KF热稳定性能最有效的方法。

    2014年02期 v.37;No.214 31-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位芳纶结构对其浆粕性能的影响

    王芳;唐爱民;秦其峰;王伟;

    采用黏度法、X射线衍射法、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对对位芳纶短纤维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MW)、聚集态结构、表面形貌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槽式打浆机对对位芳纶进行打浆制得对位芳纶浆粕,探讨对位芳纶的结构对其浆粕化工艺及浆粕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特性黏数为1.80~3.97 dL/g的对位芳纶,其MW为(1.29~2.72)×104,结晶度为46.51%~57.10%,最大失重率为37.74%~46.90%;对位芳纶表面光滑,纤维呈刚性伸直状,MW大的芳纶,其纤维表面分丝帚化;MW和结晶度是影响对位芳纶强度、浆粕化工艺以及浆粕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制备对位芳纶浆粕时,应选择MW大于2×104,作用力大于纤维内部的次价力而小于主价力,在保证纤维长度的情况下,作用力越大,分丝帚化效果越好。

    2014年02期 v.37;No.21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VDF-HFP)/ZrO2复合纤维隔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于宾;焦晓宁;

    将纳米ZrO2填充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溶液中,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HFP)/ZrO2复合纤维隔膜,考察分析了ZrO2含量对隔膜形貌、热收缩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HFP)/ZrO2复合纤维隔膜均具有纤维互穿三维立体微孔结构;当ZrO2质量分数为6%时,P(VDF-HFP)/ZrO2复合隔膜综合性能达到最佳,与不加ZrO2的P(VDF-HFP)纤维隔膜相比,其断裂强度由3.52 MPa提高到8.06 MPa,电化学稳定窗口由4.63 V增加到5.62 V,离子电导率由1.31 mS/cm提高到2.52 mS/cm;以LiCoO2为正极材料,使用P(VDF-HFP)/ZrO2复合膜组装的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高达142.8 mAh/g。

    2014年02期 v.37;No.214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熔滴阻燃聚酯的性能研究

    王启森;朱志国;王锐;张秀芹;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功能改性剂(路易斯酸ZnCl2、阻燃剂等)制备阻燃聚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极限氧指数仪、水平燃烧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聚酯的热性能、燃烧性能、熔体滴落情况及燃烧前后的成炭形貌等。结果表明:在PET中添加路易斯酸,极限氧指数(LOI)升高到26%~27%,最终残炭量提高,燃烧产物表面形成的炭层较PET燃烧残炭层更加致密,抗熔滴性能得到改善;添加路易斯酸和阻燃剂后,LOI及残炭量进一步提高,LOI达31%~32%,燃烧残炭的表面致密,PET的抗熔滴性能更好。

    2014年02期 v.37;No.21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异形异捻涤纶DTY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任烨华;楼利琴;占海华;

    采用异形纺丝制备了6种不同规格的异形异捻涤纶拉伸变形丝(DTY),分析了纤维粗细节分布及截面形态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形异捻DTY中粗节的结晶度比细节的稍大,纤维的粗细节分布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纤维中粗节率越大,其断裂伸长率和沸水收缩率越小,弹性回复率越好;在相同规格下,纤维粗节率越大,断裂强度和回潮率越大;圆形截面纤维的断裂强度较异形截面纤维的高;单纤维根数越多,截面异形度越大,纤维回潮率越大。

    2014年02期 v.37;No.21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国内外动态

  • 2013年世界化学纤维的产量

    王德诚;

    <正>日本化纤协会召开了第669届委员会,并公布2013年的世界纤维产量。2013年的世界纤维产量比2012年增加2%,为84 490 kt,创历史最高纪录。但是,增长率由于棉花的生产减少连续3年缩小。化学纤维比2012年增加6%,为57 620 kt,其中合成纤维(除聚烯烃纤维)比2012增加5%,为52 710 kt、纤维素纤维(除醋酯丝束)比2012年增加13%,为4 910 kt;另一方面,棉花比2012年

    2014年02期 v.37;No.214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我国己内酰胺进出口概况

    崔小明;

    <正>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进口量为452.9 kt,比2012年的706.6 kt减少35.90%;进口总金额为107 617.82万美元,比2012年的181 371.76万美元减少40.66%;进口平均价格为2 376.25美元/t,比2012年的2 566.93美元/t减少7.43%。2013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出口量为1 061.61 t,比2012年6 429.59 t减少83.49%;出口总金额为283.25万美元,比2012年的1 741.51万美元减少83.73%;出口平均价格为2 668.08美元/t,比2012年的2 708.59美元/t减少1.50%。

    2014年02期 v.37;No.21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球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需求持续增长

    钱伯章;

    <正>日本东丽公司预测,全球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与2013年相比,2015年全球PAN基碳纤维市场需求将达60 kt。2013年全球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市场需求为40 kt,与2012年相比略有增长。今后飞机制造、汽车零部件、高压容器等产业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因此到2020年,预计PAN基碳纤维市场需求将达140 kt。目前日本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3家日本企业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

    2014年02期 v.37;No.214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哈尔滨天顺自主研发高性能碳纤维原丝试生产

    马祥林;

    <正>由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产业化项目,经过系统融合、调试后正式试纺生产,首批生产出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产品质量超出预计标准,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日本T700指标要求。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1亿元,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其中低温三元成形技术、某些在线控制技术、原丝油剂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4年02期 v.37;No.214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航科T1000碳纤维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马祥林;

    <正>江苏航科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性碳纤维检测分析中心、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等单位测试,其性能达到国际一流先进水平。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东丽公司能够生产T1000碳纤维复合材料。江苏航科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专门从事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

    2014年02期 v.37;No.214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15年国内PTA产能将达50000kt/a

    郑宁来;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PET)生产国,2012年PET生产能力为38 800 kt/a。由于其原料对二甲苯(PX)来自于传统石化路线,国内供应不足,需要大量进口,2012年净进口量约6 090 kt。由于国内PTA的生产能力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年底PTA生产能力达到50 000kt/a。由此,2015年国内至少将有10 000 kt的PX供需缺口。

    2014年02期 v.37;No.214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lpek和联合石化将在俄罗斯合资新建石化厂

    钱伯章;

    <正>墨西哥Alpek公司于2014年1月20日宣布,其子公司Grupo Petrotemex公司与Sistema JSFC公司的子公司联合石化公司(UPC)签署了建立合资企业协议,将在俄罗斯Bashkortostan的乌法(Ufa)建设一体化的精对苯二甲酸(PT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工厂。根据合资协议,Alpek和UPC将精心打造详细的商业计划,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新装置将拥有最大的生产能力为600kt/a PTA和600 kt/a PET。

    2014年02期 v.37;No.214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出口概况

    <正>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总进口量为271.1 kt,比2012年的239.5 kt增长13.19%;进口总金额为98 795.98万美元,比2012年的92 128.34万美元增长7.24%;进口平均价格为3 643.89美元/t,同比减少5.25%。2013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总出口量为48 689.09 t,比2012年的49 949.85 t减少2.52%;出口总金额为17 457.78万美元,比2012年的18 229.47万美元减少4.23%;出口平均价格为3 583.95美元/t,比2012

    2014年02期 v.37;No.21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进出口概况

    崔小明;

    <正>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总进口量为632.0 kt,比2012年的598.3 kt增长5.63%;进口总金额为173 362.87万美元,比2012年的171 590.48万美元增长1.03%。进口平均价格为2 750.93美元/t,比2012年的2 868.10美元/t减少4.08%。2013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总出口量为48 882.21 t,比2012年的59 661.73 t减少18.07%;出口总金额为14 138.26万美元,比2012年的18 127.49万美元减少22.01%;出口的平均价格为

    2014年02期 v.37;No.21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专论

  • 废聚酰胺纤维回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吴滚滚;冯美平;

    介绍了废聚酰胺(PA)纤维的物理回收、化学回收、能量回收方法;详述了化学回收方法的研究进展,化学回收方法有水解(酸解、碱解)、真空解聚、氨解、催化裂解、醇解、超(亚)临界流体解聚、在离子液体中解聚等;阐述了废旧地毯、渔网、安全气囊、轮胎帘子线的回收技术;指出超(亚)临界流体解聚、杂多酸催化水解、在离子液体中解聚是废PA纤维回收技术的研究方向。

    2014年02期 v.37;No.21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三聚氰胺纤维发展现状及其改性进展

    李璐璐;杨彦功;

    介绍了国内外三聚氰胺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改性技术进展;三聚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德国BASF公司的干法纺最具代表性,其次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乙烯醇共混纺丝技术;三聚氰胺纤维的改性主要是提高其成纤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等;指出我国三聚氰胺纤维将很快进入良性工业化开发及应用时代,进一步拓宽其耐高温纤维市场。

    2014年02期 v.37;No.21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产业现状及技术进展

    李长存;刘洪武;邓琼;

    分析了国内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原料丁二酸、1-4-丁二醇的生产现状;介绍了PBS的合成及改性技术,包括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扩链法、共聚改性和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PBS产业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PBS需求量将达3 000 kt,市场前景广阔;指出开发环保的丁二酸技术、优化PBS聚合工艺及低成本改性是今后我国PBS产业的研究重点。

    2014年02期 v.37;No.21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橘瓣型双组分非织造材料的开纤技术及过滤性能

    卢延蔚;钱晓明;张恒;

    介绍了双组分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对比了橘瓣型纤维和海岛型双组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技术;详述了橘瓣型双组分非织造材料的开纤方法,探讨了各种开纤工艺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橘瓣型双组分非织造材料在过滤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指出随着熔喷和静电纺丝超细纤维过滤材料的应用以及过滤材料和超细纤维结构的研究深入,橘瓣型双组分非织造材料在过滤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宽。

    2014年02期 v.37;No.21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设备与控制

  • 乙二醇蒸气喷射泵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况成承;刘新林;孙荣召;

    介绍了聚酯装置中乙二醇(EG)蒸气喷射泵系统工艺流程;从EG蒸发器压力和温度、EG喷淋流量、液环泵系统及工艺条件等方面对影响EG蒸气喷射泵运行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蒸气喷射泵平稳运行的相应措施。指出EG蒸发器压力低、EG蒸气喷射泵喷嘴堵塞及工艺波动是影响EG蒸气喷射泵平衡运行的主要因素。应减少EG蒸发器的EG流量波动,控制其液位在500~600 mm,生产中循环冷却水温度25~32℃,稳定EG蒸气喷射器喷啉流量,并优化工艺条件,加强循环泵的日常维护。

    2014年02期 v.37;No.21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践与经验

  • 超有光聚酯切片色度的控制

    叶丽华;戴钧明;殷小波;

    从原料、聚合工艺及生产过程等方面,运用回归统计、相关性分析了超有光聚酯切片色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的色品指数(b*)值与超有光切片的色品指数(b)值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性,PTA的b*值上升1个单位,超有光切片的b值上升约2.2个单位,生产中宜将PTA的b*值控制在M±0.2(M≤1.1);在工艺稳定的情况下,最佳的PTA使用方式为按比例混合使用或专线使用,生产中应稳定控制回用乙二醇的比例、反应温度和液位,减少波动。

    2014年02期 v.37;No.21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细旦涤纶长丝外环吹冷却工艺探讨

    吴玉军;

    利用外环吹风丝束冷却装置生产多孔超细旦涤纶长丝,对外环吹风丝束冷却装置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了外环吹冷却条件下喷丝板设计、缓冷区设置、丝条的冷却工艺及上油特点。结果表明:选用2~4圈同心圆分布喷丝板,缓冷区高度55~65 mm,缓冷区温度300~310℃,控制外环吹风筒长度165~225mm,环吹风相对湿度80%~90%,温度18~20℃,压力30~60 Pa,使用扁平孔油嘴上油,可生产出高品质的多孔超细旦涤纶长丝,生产的55.6 dtex/144 f涤纶FDY的断裂强度4.32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9.6%。

    2014年02期 v.37;No.21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其他

  • 最新专利

    <正>一种基于单通道电纺丝法制备金属纳米纤维管的方法公开号CN 103551588A/公开日2014-02-05/申请人常州大学题述方法利用内嵌式导电电极,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含有AgNO3,AuCl3,CuCl2金属盐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通过分步氧化还原法,先在400~500℃空气氛下将金属盐氧化成金属氧化物,同时使部分聚合物氧化除去,再于800℃氮气保护下使聚合物碳化,并利用碳化的聚合物还原金属氧化物,获得纤维直径为400~

    2014年02期 v.37;No.214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