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工业

CHINA SYNTEHTIC FIBER INDUSTRY


研究与开发

  • 酯类共聚单体对PAN结构及热稳定化行为的影响

    王晓红;欧阳琴;陈友汜;王雪飞;李德宏;杨建行;

    采用K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剂和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丙烯腈均聚物(PAN)、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AN-VAc))、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AN-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同步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及热稳定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VAc,MA酯类共聚单体对PAN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几乎没有影响,3种聚合物的等规、无规、间规比例均约为1∶2∶1,平均序列长度约为2,呈现典型的无规聚合物结构特征;在空气气氛热稳定化过程中,VAc,MA酯类共聚单体不能以离子形式在低温下引发环化反应,但是都可以起到缓和放热和减少失重的作用,从而提高热稳定化过程的可控性;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热稳定化处理,P(AN-MA)具有较高的相对环化率和芳构化指数,表明MA更有利于提高热稳定化程度。

    2015年02期 v.38;No.22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聚氯乙烯纤维熔融纺丝工艺及性能研究

    刘孟竹;郭静;于春芳;齐善威;张森;管福成;

    采用熔融纺丝技术制备聚氯乙烯(PVC)初生纤维,经过75~95℃水浴拉伸3~8倍制得PVC纤维,研究了不同增塑剂含量的PVC体系的流变性和热稳定性,通过X射线衍射和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了拉伸条件对PVC纤维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熔体符合"切力变稀"行为;增塑剂加入量越多,PVC分子间作用力越小,PVC熔体流动性越好,PVC体系热稳定性较好;PVC纤维后处理工艺拉伸倍数越大,PVC纤维结晶长周期越小,取向诱导新的结晶结构出现,分子间作用力增大,PVC纤维的强度越大;相同拉伸倍数下,后拉伸温度越高,PVC纤维强度越大;适宜PVC体系配方为PVC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质量比为100∶40∶20,其他添加剂若干,此配方的PVC初生纤维在95℃水浴中拉伸8倍,所得的纤维其断裂强度为1.04 c N/dtex,断裂伸长率35.78%。

    2015年02期 v.38;No.22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混合苯二甲酸共聚酯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周向进;

    使用300 L通用聚合反应器,以对苯二甲酸(PTA)和间苯二甲酸(PIA)为原料,按照一定混合比例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得聚混合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I);探讨了PETI的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并以PETI为原料,分别使用小釜反应器和Mucell发泡仪进行发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IA含量的增加,PET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均为60~70℃),吸水率降低;PIA质量分数为28%时,PETI有少量结晶,同时具有较好的微孔发泡加工性能。

    2015年02期 v.38;No.22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PA6/CPCM储能调温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吴超;邹黎明;张绳凯;倪建华;邵奇亮;

    以两种固-液型相变材料共混所得的复合相变材料(CPCM)为芯层,以尼龙6(PA6)切片为皮层,采用自制的复合纺丝组件通过不同于传统的熔融纺丝法,得到PA6/CPCM储能调温初生纤维,将初生纤维在80℃下拉伸5倍,制得PA6/CPCM储能调温纤维,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6/CPCM初生纤维呈皮芯结构,直径约为95μm;所得纤维中CPCM质量分数约为32.9%,熔融相变温度为18.50~30.89℃,结晶相变温度为7.78~18.68℃,熔融焓、结晶焓分别为66.12,64.93 J/g;当CPCM注入量为8 m L/h时,PA6/CPCM储能调温纤维的线密度为15.57 dtex,断裂强度为2.76 c N/dtex,断裂伸长率为16.71%,该纤维可应用于冬季保暖外套中。

    2015年02期 v.38;No.22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废旧PET纺织品致密化对再生PET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严朝;杨中开;唐世君;赵国樑;

    选用废旧聚酯(PET)布料、经过致密化处理制成半熔融致密料、熔融挤出料和团粒料3种致密化原料,再将废旧PET布料及其致密化原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醇解、再聚合制得再生PET切片;对废旧PET布料、致密化原料及其再生PET切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形式致密化处理后,废旧纺织品中PET的特性黏数([η])降低,PET大分子均发生了热降解,其中团粒料伴随有明显的水解,而经半熔融致密化处理后废旧PET中副反应产物最少,不同致密化处理原料的再生PET切片的性能不同,其中以半熔融致密料为原料所得再生PET切片的[η]相对较高,[η]达0.699 d L/g,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1.63,端羧基含量为33.29 mol/t,二甘醇质量分数为1.70%,热稳定性能较好。

    2015年02期 v.38;No.220 19-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接枝改性丙纶纺粘布的吸附分离性能

    石小丽;刘慧;艾丽;潘志娟;朱新生;

    采用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对聚丙烯(PP)纺粘布共聚接枝改性,探讨了接枝改性PP织物对阳离子染料废水的静态吸附作用以及对染料废水和Cu2+废水的动态过滤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染料去除率随着PP织物的接枝率和染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速率随染液温度升高而加快;吸附遵循Lagergren's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机制;当跨膜压力为0.02 MPa时,平均水通量为30.8 L/(m2·h),染料去除率大于95%;Cu2+废水过滤分离过程中,当压力为0.005 MPa时,水通量为60 L/(m2·h),去除率大于65%;吸附质的尺寸效应和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动态吸附分离效果。

    2015年02期 v.38;No.22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隔热耐烧蚀玻璃纤维织物的涂层工艺优化

    崔英楠;郑振荣;赵晓明;吴波;

    采用刮涂法代替预浸法对玻璃纤维织物进行预处理,对涂层液中填料的用量和涂层厚度等涂层工艺进行了优化,以解决玻璃纤维涂层织物表面露白和发粘的缺陷。结果表明:当填料质量分数为35%,三氧化二铁质量分数为4.57%,涂层厚度为0.02 mm时,制备的织物外观良好,涂层后织物的隔热性能明显提高,极限氧指数为34%,在水平燃烧试验中,水平燃烧速率为0,涂层织物能承受300℃以下的高温30 min。

    2015年02期 v.38;No.22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阻燃抗熔滴PET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王鹏;王锐;朱志国;

    将磷系阻燃剂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A)、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复配成膨胀型阻燃体系,在合成聚酯(PET)的酯化过程中加入到反应体系内,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磷氮比的阻燃抗熔滴PET;对其热性能、成炭情况以及燃烧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系阻燃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PET的阻燃性能,同时加入MCA后,改性PET的成炭性能和抗熔滴性能明显得到改善,相对未添加阻燃剂的纯PET,其极限氧指数由23%提高到29%,垂直燃烧性能达到V-0级,但抑烟性能没有明显改善;随着阻燃剂的加入,改性PET的热稳定性提高;在一定的添加量下,添加少量MCA,与CEPPA协效作用最好。

    2015年02期 v.38;No.22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纳米铝填充聚苯乙烯熔融纺丝及其性能研究

    谢芮;刘才林;彭碧辉;杨海君;任先艳;

    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及在PS中掺杂纳米铝(Al NPs)的PS/Al NPs复合材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S及PS/Al NPs纤维,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5~25)×104的PS,在220~270℃熔融纺丝,制得PS纤维直径可达25μm,断裂强度为1.2 c N/dtex,断裂伸长率为4.8%;PS/Al NPs复合材料中Al NPs在PS中分散均匀,PS内部中的Al NPs抗氧化能力较好;与相同Mw的PS纤维比较,PS/Al NPs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4℃,断裂强度提高了4.1%,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3.3%。

    2015年02期 v.38;No.220 36-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含磷聚硅氧烷涂覆涤纶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江振林;王朝生;刘佳林;刘启富;季诚昌;王华平;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硅溶胶为成膜剂,磷酸酯M102B为阻燃剂,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含磷聚硅氧烷阻燃涂层剂,用于涤纶织物的表面涂覆处理,并对阻燃涤纶织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涂层剂涂覆量的增加,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但织物的柔软性能和手感下降;当涂覆量为50.79 g/m2时,涤纶织物的续燃时间为3.7 s,损毁长度为3.5 cm,达到一级阻燃效果;经涂层剂整理的涤纶织物耐水洗性优良,洗涤20次后仍具有一级阻燃效果;涂层剂对涤纶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2015年02期 v.38;No.22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增塑改性聚乙烯醇熔体流变行为研究

    白红军;杨中开;唐川江;赵国樑;

    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0~2.0%的金属离子配位剂(M)、质量分数为7.5%~12.0%的亲水性环保型增塑剂(A)和质量分数为0~2.0%的聚醚类增塑剂(B),制备了用于熔融纺丝的改性PVA;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改性PVA体系在120~135℃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改性PVA流体是一种对剪切作用敏感的假塑性流体;在相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随M含量的增加,改性PVA熔体的表观黏度、剪切敏感性、温度敏感性、非牛顿性上升,可纺性下降;随A含量的增加,改性PVA熔体的表观黏度、温度敏感性、非牛顿性下降,剪切敏感性、可纺性上升;随B含量的增加,改性PVA熔体表观黏度、剪切敏感性、温度敏感性、非牛顿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可纺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改性PVA在135℃和少量M存在的条件下,A质量分数为12.0%、B质量分数为0.5%~1.0%时,适合熔融纺丝。

    2015年02期 v.38;No.22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聚苯硫醚长丝热稳定性的研究

    闫承花;张瑾;郭晓敏;周婷;

    采用热烘处理方法,研究了聚苯硫醚(PPS)长丝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稳定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PS长丝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失重率随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断裂伸长率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下降;在80℃恒温下断裂强度几乎不随时间变化,120℃或180℃恒温下断裂强度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但变化不大;当温度为250℃时,断裂强度随热处理时间显著下降;PPS纤维180℃以下性能稳定。

    2015年02期 v.38;No.22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国内外动态

  • 恒天重工200t/d涤纶短纤维数字化成套设备通过鉴定

    王德诚;

    <正>2015年1月26-27日,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了由恒天重工、邵阳纺织机械、中原工学院、邯郸宏大化纤机械共同实施项目"200 t/d涤纶短纤维数字化成套设备"的技术成果鉴定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该项目采用最新技术的设备,设备结构及其配套合理,具有操作性好、工艺适应性高、能

    2015年02期 v.38;No.220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通过鉴定

    郑宁来;

    <正>2015年2月,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XCFT7/E302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获乐山市201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该项目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预浸料最大幅宽可达1 600 mm,属国内外最大幅宽。该项目采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增韧技术,研制的高

    2015年02期 v.38;No.220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维尼纶厂成为国家维纶研发生产基地

    郑宁来;

    <正>2015年2月,随着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将国家维纶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牌匾和证书递交到四川维尼纶厂厂长徐正宁手中,这一国家级维纶研发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四川维尼纶厂。四川维尼纶厂依靠多年的研发积累,先后自主研发建设了1.5 kt/a低温特种水溶纤维生产线、3 kt/a高强高

    2015年02期 v.38;No.220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5年亚洲PTA供应过剩

    郑宁来;

    <正>2015年亚洲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将继续处于供应过剩的困境,主要原因来自中国市场。预计到2015年PTA生产能力将超过51 000 kt/a,增幅高达240%,而实际消费量(库存核算后的消费量)将远远低于PTA的产能扩张。据安迅思统计,虽然2014年全球PTA供应已过

    2015年02期 v.38;No.220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热塑性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制备通过鉴定

    郑宁来;

    <正>由武汉纺织大学和昆山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结构可控热塑性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制备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项目,2015年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持的项目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关键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武汉纺织大学与昆山汇维新材料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历时9年,自

    2015年02期 v.38;No.22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三菱化学重组旗下碳纤维业务

    钱伯章;

    <正>日本三菱化学控股集团2015年2月7日宣布,旗下两家子公司三菱人造丝和三菱树脂的碳纤维业务将合并。今后三菱化学将加大车用碳纤维的研发力度,2014年全集团碳纤维业务的销售收入预计为600亿日元左右,到2020年力争将这一数字提高至1 000亿日元(约合人

    2015年02期 v.38;No.22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丽工业计划扩大韩国涤纶短纤维生产能力

    庞晓华;

    <正>日本东丽工业公司表示,公司将扩大旗下东丽化工韩国公司位于韩国龟尾市工厂内的低熔融涤纶短纤维生产能力。新增加的低熔融涤纶短纤维生产设施将在2016年7月投产,届时该工厂内的低熔融涤纶短纤维生产能

    2015年02期 v.38;No.22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南大学推出稀土夜光纤维

    郑宁来;

    <正>2015年1月,江南大学研究院展出了一系列稀土夜光纤维新产品。这批产品包括夜光丝、夜光绣线等9种不同颜色的稀土夜光纤维材料,发光拉绒布、夜光短绒面料等11种不同颜色的稀土夜光纤维发光纺织面料,以及发光毛绒玩具、发光十字绣等数十种夜光纤维发光制品。这些利用稀土发光纤维制作的产品,在吸收可见光10

    2015年02期 v.38;No.22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帝人研发新型聚芳基酰胺纤维

    郑宁来;

    <正>2015年帝人成功研发出名为Teijinconex neo的全新聚芳基酰胺纤维。设在泰国大城府的新工厂计划在2015年6月投产,届时帝人聚芳基酰胺纤维的年产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近1倍。该纤维具有极高的耐热性和出色的可着色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防护服的设计与生产。该

    2015年02期 v.38;No.22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15年我国化纤总产量预计46000kt

    马祥林;

    <正>2014年,我国化纤行业加速产业升级,总体产量增速回落,在消化存量产能的同时,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化纤行业整体运行可能略好于2014年,全年化纤总产量预计达46 000 kt,同比增长约5%,利润总额将比2014年有所增长,运行质量将有所好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化纤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2015年02期 v.38;No.220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4年我国精对苯二甲酸的进出口概况

    崔小明;

    <正>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精对苯二甲酸的进口量为981.1 kt,同比2013年的2 136.5 kt减少54.08%。进口主要来自韩国和泰国,其中来自韩国的进口量为534.9kt,占总进口量的54.52%,同比减少55.83%;来自泰国的进口量为188.1 kt,占总进口量的19.17%,同比减少19.61%。进口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和上海等省市,其中江苏省的进口量为428.8 kt,占总进口量的

    2015年02期 v.38;No.220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4年的日本化学纤维产量

    王德诚;

    <正>2014年日本化学纤维产量比2013年微增0.3%,达980 kt(包括聚烯烃纤维、醋酯丝束)。合成纤维产量减少0.2%,纤维素纤维产量增加2.4%。从主要品种看,由于卫生材料用看好,涤纶短纤维产量增加4%;因为安全气囊用量扩大,锦纶长丝产量增加2%;另一方面,因为一

    2015年02期 v.38;No.220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4年我国乙二醇进出口概况

    崔小明;

    <正>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乙二醇总进口量为8 450.3kt,同比2013年的8 246.2 kt增长2.47%;进口总金额为814 915.48万美元,同比2013年的881 027.40万美元减少7.50%;进口平均价格为964.37美元/t,同比2013年的1 068.40美元/t降低9.74%。总出口量为5.7 kt,同比2013年的5.4 kt增长5.55%;出口总金额为1 152.76

    2015年02期 v.38;No.220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国内首条维纶长丝生产线成功试车生产

    钱伯章;

    <正>2015年2月,四川维尼纶厂维纶加工应用平台维纶长丝中试装置投料试车成功,试制出合格的产品,该维纶长丝试验装置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条长丝生产线。四川维尼纶厂维纶加工应用平台中试装置包括一套50 t/a维纶长丝中试装置及造纸应用、纺纱应用、混凝土/砂浆应用等3个应用试验室,是中国石化合成材料战略部署的塑料、橡胶、纤维三大合成材料应用研发平台中合成纤维加

    2015年02期 v.38;No.220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专论

  • 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制己内酰胺绿色催化研究进展

    周云;卢建国;朱明乔;

    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传统的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制己内酰胺是以发烟硫酸为催化剂的生产工艺,存在污染环境、设备腐蚀以及成本高等缺点。综述了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反应制己内酰胺的绿色催化研究进展;介绍了氧化物催化剂、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及离子液体在催化中的应用;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存在寿命短、再生性差的缺点;TS-1型分子筛催化剂成本高,重现性差,工业化生产有待进一步研究;S-1型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性能好,但反应条件较苛刻,使用寿命短;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选择性不高。指出气相重排工艺绿色催化的高硅分子筛,特别是S-1型分子筛,具有较理想的催化效果,进一步提高全硅分子筛催化剂的选择性、延长使用寿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015年02期 v.38;No.22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合成革用聚酰胺纤维的改性研究进展

    李慧;冯捷;弓太生;

    介绍了国内外合成革用聚酰胺(PA)纤维的改性技术现状,主要是通过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或生物改性,改善PA纤维或其合成革基布的抗菌性能、阻燃性能、抗静电性能以及染色性能等;详细阐述了PA纤维或织物的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方法,如共混改性、共聚改性、静电纺丝、接枝改性、等离子体处理及织物后整理等;指出生物改性合成革用PA纤维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5年02期 v.38;No.22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设备与控制

  • 涤纶短丝横动装置常见故障分析

    刘溪秋;孙贵捷;郑毅;

    介绍了涤纶短丝横动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横动装置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横动装置主要故障为盛丝桶出现卡桶、打滑现象,减速机漏油,变频器过热自停,往复装置不水平等;通过调整进桶及出桶装置中心位置,使附件在同一水平面,更换磨损件,采取加油或打眼注油确保减速机油位及往复装置各链节润滑,并加强日常操作的管理,有效降低了横动装置的故障率。

    2015年02期 v.38;No.22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hemCAD模拟分离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研究

    李本斌;董建勋;

    采用ChemCAD软件对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精馏分离过程进行模拟。首先选用简捷精馏模型分别对己二酸二甲酯和戊二酸二甲酯混合物,戊二酸二甲酯和丁二酸二甲酯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模拟,再选用联立矫正精馏模型进行两步间歇精馏模拟,得到合适的精馏条件。结果表明:精馏塔Ⅰ和精馏塔Ⅱ的塔板数均为22,塔顶压力为0.01 MPa,塔压降为0.001 MPa,再沸器温度小于423 K,进料口在塔板数12处,精馏塔Ⅰ最小回流比为2.42,精馏塔Ⅱ最小回流比为0.69时,进行模拟精馏,得到丁二酸二甲酯的纯度为99.60%,戊二酸二甲酯的纯度为99.61%,己二酸二甲酯的纯度为99.70%;根据模拟结果,采用精馏装置对混合二元酸二甲酯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近。

    2015年02期 v.38;No.22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践与经验

  • 细旦吸湿涤纶短纤维纺丝工艺探讨

    刘秀清;张鑫;

    以加入吸湿官能团改性的聚酯(PET)切片为原料,生产0.89 dtex圆形截面和1.11 dtex三叶形截面的细旦吸湿涤纶短纤维,对其纺丝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流化床与充填干燥塔相结合的干燥方式,干燥塔温度为140~150℃,干燥时间约4 h,对改性PET切片进行干燥,切片含水率小于30μg/g;喷丝板孔形分别为实芯圆形、Y形;在纺丝温度为280~285℃,纺丝速度分别为1 320~1 370 m/min,980~1 300m/min,冷却风温度分别为26~29℃,21~24℃,风速分别为0.95~1.05 m/s,1.0~1.1 m/s,热定型温度170~180℃,总拉伸倍数3.5~3.6,卷曲机温度65~80℃,生产速度分别为135~145 m/min,130~160m/min的条件下,所生产的0.89 dtex圆形截面和1.11 dtex三叶形截面的细旦吸湿涤纶短纤维,其断裂强度分别为4.64,4.81 c N/dtex,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2.1%,34.2%,卷曲率分别为11.9%,11.1%,干热收缩率分别为9.2%,9.8%,比电阻分别为5.2×108,6.4×107Ω·cm,回潮率分别为0.56%,0.38%。

    2015年02期 v.38;No.22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分析与测试

  • 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短纤维染色饱和值的测定

    梁庆忠;杨丽;路硕;杨文芳;

    阳离子可染聚酯(CDP)短纤维的染色饱和值(Sf)是衡量纤维染色性能和制定合理染色工艺的重要参数,目前其测定方法还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采用直接法,以亚甲基蓝为标准染料,研究了染色温度、时间、染浴的p H值及染料的平衡上染率等因素对CDP短纤维的Sf的影响,确定CDP短纤维Sf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CDP短纤维Sf的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浴比1∶100,染料质量分数2.5%,染色温度125℃,保温时间120 min,染浴的p H值4.5,染料的平衡上染率80%~95%,CDP短纤维的Sf约2.6%。

    2015年02期 v.38;No.22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玄武岩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

    李津;蔡涛;王妮;

    玄武岩纤维的定性鉴别没有相关标准,借鉴纺织纤维鉴别方法采用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等对玄武岩纤维的燃烧特性、外观形态、溶解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玄武岩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结果表明:通过燃烧法对玄武岩纤维在靠近火焰时不熔不缩、接触火焰时微卷发红无烟、离开火焰时自灭,燃烧时无气味以及残留物易碎脆块的现象进行初步鉴别。根据玄武岩纤维只在氢氟酸中溶解,其硬度较高,表面光滑,截面呈圆形,在红外光谱中998 cm-1处有一特征峰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对玄武岩纤维进行定性鉴别。

    2015年02期 v.38;No.22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最新专利

    <正>一种热致液晶聚芳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4389045A/公开日2015-03-04/申请人黑龙江聚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题述制备方法为:1)将对羟基苯甲酸与2-(4-羟基苯基)-5-羧基苯并咪唑、乙酸酐、4-二乙氨基吡啶以及抗氧化剂加入到聚合釜中通过熔融缩聚制备热致液晶聚芳酯的预聚物;2)预聚物置于氮气保护条件下在旋转窑内进行固相缩聚反应,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

    2015年02期 v.38;No.220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