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学松;张圣明;王朝生;吉鹏;
在己内酰胺聚合过程中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双重调控,制备低聚物含量较低的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并对PA 6切片不经热水萃取直接熔融纺丝,评价PA 6熔体直接纺丝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降低己内酰胺开环温度同时延长开环时间,可有效降低PA 6预聚物中的环状二聚体含量;开环温度210~250℃,缩聚反应过程中高真空脱挥,制备的PA 6切片的相对黏度达3.1左右,低聚物质量分数控制在1.12%~1.92%,可不经萃取直接进行熔融纺丝,在纺丝速度800 m/s时纺丝过程稳定,无毛丝断丝现象,可纺性好;制得的PA 6纤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低聚物质量分数为1.76%~2.10%,断裂强度为4.1~4.3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3%~30%,上染率为67.16%~83.79%;通过调控己内酰胺聚合工艺,可以有效控制PA 6熔体中低聚物含量,实现PA 6熔体直接纺丝。
2020年05期 v.43;No.25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向奇志;李彦刚;高晨;
以医用聚L-乳酸(PLLA)切片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拉伸两步法制得医用PLLA纤维,研究了医用PLLA切片干燥工艺、纺丝温度及拉伸倍数对纺丝过程及医用PLLA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阶段式升温干燥工艺,在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50 MPa的条件下,医用PLLA切片在70℃预结晶2 h,110℃下干燥16 h,医用PLLA切片的含水率达55μg/g;在进料温度为210℃,螺杆停留时间小于5 min,泵前压力为6 MPa,泵供量为66 mL/min,纺丝温度为240℃时,PLLA熔体通过喷丝板孔流动性好,可纺性最佳,所得PLLA初生纤维表面光滑,粗细均匀;PLLA初生纤维在90℃热水浴中进行一道拉伸,然后在100℃热空气浴进行二道拉伸,当总拉伸倍数为4.2时,所得医用PLLA纤维力学性能最佳,其断裂强度为3.40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1%,取向因子为0.78。
2020年05期 v.43;No.25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磊;徐静;邹黎明;陈烨;柯福佑;
模拟混凝土配置时的高温碱性环境,将建筑增强用聚丙烯腈(PAN)纤维浸泡在(80±2)℃、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碱老化,浸泡时间6 h,研究了碱老化前后纤维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变化以及纤维的耐碱性,并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强纤维和聚丙烯(PP)增强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碱老化6 h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在3 348 cm~(-1)和1 570 cm~(-1)出现羧酸盐特征基团的新吸收峰,表面沟槽有所加深,结晶度和晶区取向度分别下降4.4%和1.7%,拉伸强度和初始模量分别为996 MPa和14.9 GPa,分别下降21.6%和13.4%,极限拉力保持率为91.0%;碱老化6 h后,PET增强纤维和PP增强纤维的极限拉力保持率分别为77.0%和99.6%;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耐碱性介于PP增强纤维和PET增强纤维之间,但其在碱性环境中保持突出的模量优势,可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耐受力。
2020年05期 v.43;No.25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征;杨以琳;马剑斌;徐锦龙;王松林;陈伟波;
将基础油剂、偏亲水乳化剂和偏亲油乳化剂按不同配比制备涤纶全拉伸丝(FDY)油剂以及油剂质量分数为1%的乳液,定量分析油剂及乳液的外观随基础油剂含量、偏亲水乳化剂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以基础油剂含量及偏亲水乳化剂含量为输入、油剂及乳液的外观为输出的分类神经网络模型,用采集的不同配方下油剂及乳液的外观进行网络训练,用新配方下油剂及乳液的外观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油剂及乳液的外观是关于基础油剂含量、偏亲水乳化剂含量的分段函数,在基础油剂含量确定时,随着偏亲水乳化剂含量增加,油剂及乳液的外观依次呈现出白色乳液、略带蓝光白色乳液、蓝白色半透明液体、透明液体和暗灰色液体,且油剂分层;分类神经网络模型经训练后,准确率达98.3%,模型拟合效果好,能准确预测新配方下油剂及乳液的外观,可以为判断新油剂配方下能否制备微乳液体系提供帮助。
2020年05期 v.43;No.253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师璐;汪伟;
基于微流控技术产生的全水相喷射液流模板,由快速界面交联反应连续可控制备了含银纳米线(AgNWs)和锂离子的聚乙烯醇导电水凝胶微纤维(简称微纤维),对微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AgNWs质量浓度为10 g/L的内相流体制得的微纤维,其纤维截面呈三维多孔网络结构,且多孔网络结构中较均匀分布着AgNWs颗粒,该纤维的表面结构致密且均匀地分布着大量银元素,其含银的质量分数为17.65%;AgNWs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微纤维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该微纤维电阻值最小达到392.28 kΩ;通过浸泡乙二醇/水溶液赋予了微纤维良好的抗冻能力和力学性能,降温至-60℃时微纤维内部的水溶液亦不会发生凝固,该微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由浸泡前的498.6%、1.67 kPa和1.9 MPa分别提高到浸泡后的633.7%、7.36 kPa和5.06 MPa;该微纤维可在较宽的应变范围(0~250%)内灵敏(灵敏度系数为2.02)、重复、稳定地响应外界拉伸作用,从而展现出相应的电阻变化;同时,该微纤维亦可灵敏重复地响应外界温度变化(0~60℃),而展现出灵敏、重复的电阻变化,显示出优良的应变/温度双重的传感功能。
2020年05期 v.43;No.253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毛绪国;王立诚;李斯文;孙俊芬;陈龙;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己内酰胺(PA 6)分别与聚丙烯(PP)复合的并列型PP/PET、PP/PA 6复合纤维为原料,制成织物后分别采用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溶液对织物进行开纤处理,研究开纤工艺对织物的减量率和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确定较佳开纤工艺条件,并对开纤后织物的吸湿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增加开纤溶液浓度及开纤时间均会大幅度提高复合纤维织物的减量率,纤维表面发生侵蚀;PP/PET复合纤维织物的较佳开纤工艺为开纤溶液NaOH质量分数1.5%、开纤时间30 mim,PP/PA 6复合纤维织物的较佳开纤工艺为开纤溶液HCl质量分数15%、开纤时间30 mim;开纤处理后,PP/PA 6复合纤维织物的吸湿性能显著优于PP/PET复合纤维织物,组分质量比为5:5的PP/PA 6复合纤维织物的吸水率达347.9%、芯吸高度达81 mm。
2020年05期 v.43;No.25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诗卉;李光;金俊弘;杨胜林;
以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PG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不同复合比的PLA/PGA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体外降解实验;通过细胞毒性、体外降解质量损失率和拉伸强度损失率等测试,考察了PGA含量对纳米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GA质量分数为10%~40%条件下,PGA含量越高,PLA/PGA纳米纤维膜的细胞毒性越低、黏附细胞生长状态越好,相比纯PLA纳米纤维膜表现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对于纯PLA纳米纤维膜,体外降解过程中PLA/PGA纳米纤维膜的质量损失更大,且PGA含量越高,降解初期质量损失速率越快,但降解后期质量损失速率明显变慢;加入PGA后的PLA/PGA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低于纯PLA纳米纤维膜,其降解过程中的拉伸强度损失率虽然随PG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均小于纯PLA纳米纤维膜;体外降解30 d后,PGA质量分数为40%的PLA/PGA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损失率为51.7%,而纯PLA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损失率达60.0%。
2020年05期 v.43;No.253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4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合;戴钧明;李喜亮;王树霞;李红芳;司虎;
在20 L聚合反应釜上制备不同特性黏数([η])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经熔融挤出、冷辊铸片、裂膜、静态单向拉伸制备PET扁丝,讨论了[η]对PET扁丝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拉伸倍数一定、[η]为0.606~0.744 dL/g的条件下,随着[η]的升高,PET扁丝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屈服伸长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尤其是当[η]高于0.714 dL/g时,升高幅度更明显,而断裂伸长率呈逐渐降低趋势;PET扁丝拉伸强度设定为400 MPa时,随着[η]的升高,其拉伸倍数逐渐减小;PET扁丝断裂伸长率设定为25%时,随着[η]的升高,其拉伸倍数先增大后减小;实验范围内,兼顾PET扁丝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要求,控制PET的[η]约0.71 dL/g、拉伸倍数5~6较为合适。
2020年05期 v.43;No.253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利建;陶馥洁;伍仟新;肖朝晖;
采用原位聚合和共混改性的方式制备了不同配方的尼龙6(PA 6),研究了热稳定剂的加入量及其加入方式、己内酰胺(CPL)回收液的加入量对PA 6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168/抗氧剂1098的加入可以提高PA 6的长期高温下的耐热氧老化性能,加入复合抗氧剂质量分数为0.1%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相比于共混,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加入复合抗氧剂,其耐热氧老化效果更加明显;当CPL回收液加入质量分数小于等于30%时,PA 6的力学性能随着CPL回收液含量的提高而提高,但CPL回收液的加入对PA 6的耐老化性能有不利的影响,CPL回收液加入量越高,在长期高温下的老化速度越快,力学性能损失越大,黄变指数越高;当CPL回收液质量分数为30%,复合抗氧剂加入质量分数为0.1%时,PA 6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氧老化性能达到最优,且均优于纯PA 6。
2020年05期 v.43;No.25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帝斯曼公司有关人员于2020年9月7日表示:该公司已与荷兰的VDL Groep公司成立了一家各占一半股份的合资企业,名为荷兰PPE Solutions,生产医用口罩,并在荷兰建立了第一家永久性生产关键口罩组件的企业。目前,这家公司正在投资数百万欧元购买制造设备,建造生产熔喷聚丙烯的生产装置(熔喷聚丙烯是医用口罩中过滤病毒的关键材料层,用于生产医用口罩),并将于2020年10月在赫尔蒙德(Helmond)开始生产,
2020年05期 v.43;No.253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宁来;
<正>2020年8月16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仪征化纤)25 kt/a原生涤纶中空纤维专用生产线一次投产成功。该项目隶属于200 kt/a熔体直纺环保型短纤维项目,于2020年8月底全部建成投产。涤纶中空纤维又称空心纤维,直径不足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具有永久的三维卷曲形态,蓬松回弹性优良,还具有保暖性好、抗菌防霉性好以及质量轻等特点,可用于高档床上用品、防寒服等领域。仪征化纤是国内涤纶中空纤维生产研发的先行者,已建成国内
2020年05期 v.43;No.253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德诚;
<正>日本帝人公司和木下制网公司联合宣布,双方研制出全球首个采用帝人公司Endumax■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薄膜制成的高性能无结渔网MX- 4。木下制网公司于2020年8月上旬开始销售这款渔网,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50 t/a的销量,包括可用于围网捕鱼、渔场和拖网捕鱼的渔网。无结渔网MX-4采用帝人公司先进的Endumax■薄膜材料以及木下制网公司的制造工艺,在无结网编织机上进行生产。该渔网采用交叉线结构,耐磨又耐拉伸
2020年05期 v.43;No.253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德诚;
<正>2020年8月28日日本化纤协会《新闻稿》发表了日本2020年7月化学纤维生产与库存概况。(1)生产动向化学纤维产量为58 015 t,同比下降18.6%。其中,合成纤维产量46 398 t,同比下降20.1%。从主要品种看,锦纶长丝产量为3 814 t,同比下降46.0%;腈纶短纤维为6 182 t,同比下降35.7%;涤纶长丝产量为6 512 t,同比下降33.1%;涤纶短纤维产量为7 584 t,同比增长1.2%。
2020年05期 v.43;No.253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2020年8月18日,在吉林国兴碳纤维公司厂区内,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产业园项目暨吉林化纤15 kt/a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占地1.8×105 m2,计划总投资24.4亿元,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利税2.1亿元。项目主体包括3个碳化车间及公用工程配套厂房,拟新购置6条国际先进碳纤维生产线,将形成15kt/a碳纤维的生产规模。到"十四五"末,依托吉林碳谷优质原丝,吉林化纤将实现45.5 kt/a碳丝和17 kt/a碳纤
2020年05期 v.43;No.25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2020年8月31日,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成功实现纤维级抗菌聚酯试生产,共生产出纤维级抗菌聚酯合格产品超过1 000 t。经检测,该产品性能稳定,各项工艺操作指标均控制在合理受控范围。纤维级抗菌聚酯是在聚酯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无机抗菌剂,使其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纤维级聚酯产品,可有效阻止致病细菌的繁殖与传播。辽阳石化公司在2019年将抗微生物聚酯研发作为立项研发课题,完成合
2020年05期 v.43;No.25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德诚;
<正>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1—6月,我国的纤维品出口额为1 2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纺织品为741亿美元,同比增长27.8%,服装类等二次制品为511亿美元,同比降低19.4%。纺织品方面,口罩等卫生材料及医疗产品的出口大幅度增加,拉动了纺织品的出口额增长;但服装类方面,由于在以欧美为首的主力市场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因此其出口额大幅度减少。2020年6月单月的纤维品出口额为290亿美元,同比增长7
2020年05期 v.43;No.25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2020年8月31日,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简称兰州蓝星纤维)开发完成的"千吨级NaSCN法50 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兰州蓝星纤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过程的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是兰州蓝星纤维历时10余年,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对50 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进行摸索创新、深入研发的成果。该项目已建成千吨级生产线,其中单线原丝产能达
2020年05期 v.43;No.253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日本Naniwa Pump Manufacturing(浪速泵制造所) 2020年7月29日开发了一款由CFRP制成的超轻型船用泵。这款高耐用性的船用泵也是"世界第一款"。它是为川崎重工制造的水翼喷射船"SEVEN ISLANDS YUI"提供的。Tokai Kisen与日本铁道建设运输施设整备支援机构共同订购了这艘基于25年前的设计的船只。 该CFRP超轻泵的研发得到了日本财团和日本舶用工业会的资助。这项拨款于2014年启动,是专门
2020年05期 v.43;No.253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郑宁来;
<正>2020年7月,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一种提高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性能的方法"专利技术,获得2020年南京市优秀专利奖。该专利针对现有高性能聚乙烯干法纺丝纤维中出现的纤维性能不稳定、线密度不均的情况,采用特殊方法和技术实现纤维性能品质的整体提升。该技术先后经过扩试以及工业化验证,产品性能指标稳定,溶剂回收率在99%以上。采用该专利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军工、民用等各行业得到应用,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也用到该专利
2020年05期 v.43;No.253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2020年8月7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仪征化纤)200 kt/a熔体直纺环保型短纤维项目已有4条水刺无纺布用涤纶短纤维专用生产线投入试生产,并在国内40多家用户进行了产品试纺和批量使用,使用性能和加工产品质量达到了医卫材料质量标准的要求。水刺无纺布又称非织造无纺布,高端水刺无纺布应用于消毒湿巾、手术服、医用纱布、手术罩布、伤口敷料、医用帘、口罩内芯、面膜等医疗卫生领域,对产品的洁净化要求苛刻。仪征化纤建设200 kt
2020年05期 v.43;No.253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伯章;
<正>经过8年的论证、实验和审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扬子石化、仪征化纤联合完成了精对苯二甲酸(PTA)系列ASTM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该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标准的空白,有利于消除PTA行业的贸易技术壁垒,为推动PTA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PTA国家/ASTM标准发布实施后,在国内外的PTA行业中得到了快速普及。该项目也于2020年8月11日获得了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年05期 v.43;No.253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浩;
针对己内酰胺精制过程中,蒸馏塔除沫网运行后期,产品己内酰胺的高锰酸钾吸收值(PAN)高于加氢后的PAN且出现频繁超标,参照国外专利的试验数据,结合己内酰胺装置实际运行的具体情况,对以上异常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产品己内酰胺的PAN出现超标的现象是由于在蒸馏塔减压高温的环境中,加氢催化剂流失至蒸馏塔内累积到一定量,在加氢催化剂中镍的作用下,己内酰胺和杂质发生脱氢氧化反应,生成不饱和的内酰胺及其他杂质,导致蒸馏塔己内酰胺出料的PAN超标所致;综合采用合适精度的过滤器、定期清洗蒸馏塔内加氢催化剂和提高蒸馏残液量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加氢催化剂在蒸馏塔的累积速度和累积量,阻断脱氢氧化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有效解决由于蒸馏塔累积加氢催化剂导致馏分产品己内酰胺PAN超标的问题,从而实现蒸馏塔内己内酰胺PAN的长周期稳定达标。
2020年05期 v.43;No.25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新俊;谢峰;谢民杨;龚永江;秦刚;
介绍了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生化污泥压榨脱水处理工艺流程,对生化污泥处理中生化污泥/药剂进料方式进行优化,改用固废电石渣物化污泥/生化污泥混合进料,探讨了进料方式的改变对进料污泥pH值、药剂加入量、压榨时间以及滤饼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生化污泥/药剂进料方式,进料污泥酸性较强,药剂加入量高达2 000 kg/d左右,压榨时间为3 500~4 500 s,滤饼含水率达44.85%~47.44%;为降低滤饼含水率、降低药剂成本、提高压滤机工作效率,采用固废电石渣物化污泥/生化污泥混合进料方式,物化污泥/生化污泥混合质量比为50/50,进料污泥pH值为7~9,药剂加入量为0~125 kg/d,压榨时间为500~800 s,滤饼含水率为39.82%~43.50%;采用固废电石渣物化污泥/生化污泥混合进料压榨脱水处理工艺,实现了生化污泥处理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
2020年05期 v.43;No.25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明星;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纤维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探析法,辨识和分析了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化学有害物质等,其中加弹车间加弹岗位、长丝车间卷绕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为87.3~90.4 dB(A),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为关键控制点。建议企业通过加强对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佩戴进行培训和监督、定期检修检查设备、完善岗位警示标等,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2020年05期 v.43;No.253 72-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郝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己烷的纯度及烃类杂质含量,以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简称有效碳数法)进行定量,研究了环己烷中难分离物质间二甲苯与对二甲苯的分离情况,杂质的最低检测限等,并与SH/T 1674—1999标准中的内标法定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带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聚甲基硅氧烷HP-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100 m×0.25 mm×0.50μm)的气相色谱仪,在柱箱起始温度32℃,保持12 min,然后以8℃/min的速率升至64℃,保持10 min,再以10℃/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氢气,进样量为1.0μL,分流比为100:1的操作条件下,以有效碳数法定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己烷的纯度及烃类杂质含量,环己烷中难分离物质间二甲苯与对二甲苯能得到较好的分离;环己烷试样的纯度达99.96%;环己烷中杂质组分的最低检出限可达到1μg/g;方法的回收率为90.70%~108.6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对于同一试样,有效碳数法和内标法的定量结果一致。
2020年05期 v.43;No.253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小扬;张圣;何婧;李拥军;刘建强;
采用国家标准GB 2626—2006和GB 19082—2009,分别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2019-nCoV)疫情期间境外捐赠的防护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的过滤效率与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标注FFP2(欧洲CEEN149:2001标准,过滤效率大于等于94%)的3种口罩和2种标注KF94(韩国标准,直径0.4μm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等于94%)的口罩,未经处理的试样的氯化钠(NaCl)颗粒物过滤效率为41.6%~99.9%,经温湿度(高低温)预处理后的试样的NaCl颗粒物过滤效率为31.0%~99.9%,未经处理的试样的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为24.1%~98.1%,经温湿度(高低温)预处理后的试样的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为18.6%~97.7%;标注FFP2的2种防护口罩没有达到欧洲CEEN149:2001标准和我国的GB 2626—2006标准; 3种有膜无条防护服的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和过滤效率较高,其抗合成血液穿透性为3~6级,关键部位过滤效率(最小值)为99%~100%,匀高于国家标准GB 19082—2009中相关的技术要求值,但接缝处过滤效率较低,最小值为10%~30%,达不到防护要求。
2020年05期 v.43;No.25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洪武;周小文;李长庚;
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筛选色谱柱,优化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对环己烷空气氧化液中的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中极性色谱柱D(60 m×0.25 mm×0.25μm),在柱箱起始温度80℃,保持2 min,然后以10℃/min的速率升至260℃,保持20 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进样口温度200℃,分流比50:1,进样量0.5μL,氮气流速1.6 mL/min,氢气流速35 mL/min,空气流速400 mL/min的条件下,以校正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环己烷氧化液中的组分含量,环己烷氧化液中各组分能较好地分离,其中环己烷的质量分数为95.288 3%,主要组分环己醇、环己酮和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63 0%,0.421 0%,2.936 9%,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4%,0.38%,0.32%;环己醇、环己酮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1%~100.7%,99.3%~100.4%,CHHP的加标回收率为98.1%~98.9%。
2020年05期 v.43;No.253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